专访ABC唱片徐学辉(2)


这一套「西电之声」的设计和包装也有不同,徐学辉翻开CD内页,纸盒包装依旧,但内页的纸则是他特别从日本进口的和纸,纸质特好,整体CD的质感也跟着提升。这是小细节,但ABC越来越懂得「魔鬼都藏在细节裡」这个道理了。细节还有什麽?徐学辉拿起其中一张「西电之声」的CD,他说CD印刷面的设计改变了,这次几乎很少印东西在上面,只有很简单的文字,而且集中在CD内圈部分,徐学辉说:「印刷的面积越少,CD的高频表现越通透。」

採DSD格式录製

不过我问这些母带经过那麽久的时间,不会有瑕疵吗?徐学辉说,他在LA找到这些母带,美国气候乾燥,不会有受潮发霉的问题,而且美国保存母带很专业,每年固定过带两次,这样才可以避免「stamp」效应,影响母带既有的讯号。但母带没问题,不代表製作没问题。

谈到「西电之声」的製作,徐学辉表示经类比母带转数位的过程很辛苦。他说母带找得到,Studer盘带机也不难,但是测试转速的标准带却找不到了,所以只能靠反覆聆听来找正确的速度,抓住音乐的平衡性。这批1/2吋的母带从Studer播放,直入Pyramix A/D转换,以DSD格式录製。徐学辉认为,虽然很多人偏好类比母带,但是数位保存和製作却拥有太多好处了,转成DSD之后,ABC可以进一步用数位的方式,提升音乐的纯度。

坚持以CD做为音乐载体

用DSD录製,为何ABC不直接出SACD?徐总毕竟懂得生意经,他说CD依然是最多人使用的格式,他们可以做SACD,可是SACD因为Sony紧抓着规格专利不放,路走得越来越狭窄,ABC走的是另一条自己的路。徐学辉说,「HD Mastering」的技术,就是透过材料和技术与时俱进,把既有的CD做得更好,「大家都有CD唱盘可以播放,ABC纯粹就是用更好的材料,把声音做到完美,自然能吸引重视音质的发烧友青睐。」


用DSD格式录製,但捨SACD而就CD,ABC的「HD Mastering」可说是更贴近市场期望的产品,但我接下来又问,越来越多人喜欢下载音乐,业界甚至在预期CD载体可能被网路取代,ABC有没有打算往「音乐下载」这条路走?徐学辉的想法很清楚,他认为CD存在这麽多年,要叫大家全部捨弃CD很难,而且下载之后的音乐不一定就没问题,中间还是有很多的损耗,他们在製作过程中,并不使用网路传输。「以前我们要用类似Hi-8的Sony专业磁带储存资料,容量约50G,现在虽然DVDR很方便,但ABC也不用DVD-R储存,音乐资料的传递都是使用USB碟。」

关于音乐载体的未来,徐学辉对CD显然还是信心满满。他说SACD很可惜,规格虽好,但因为人为因素,没有办法走向主流载体之路,但未来的BD、Blu- spec等等,如果没有开放规格,恐怕也很难成为主流。倒是CD已经卖了这麽多年,要叫爱乐者马上放弃几乎不可能,或许他们会选购新规格的产品,但不等于目前听音乐的人都会把手上许许多多CD收藏丢掉。「要叫专业录音室丢掉既有规格比较简单,就是换机器,做新东西,但叫消费者把原本的CD收藏都丢掉,全部买新规格的唱片,甚至全部重新网路下载,那是不可能的事。」徐学辉如此说道。


製作符合发烧友需求的大片

在经营策略上,我聊起不久前去北京参访的瑞鸣唱片,徐学辉说:「像叶云川这麽有心经营音乐文化的人,大陆应该还要多一些这样的人,我非常尊敬他,但在经营策略上,ABC和瑞鸣有很大的不同。」他说ABC一年会推出数十张专辑,其中大约只有6~7张是自己录製,绝大部分的音乐专辑都是透过国外买版权,这样发片的速度才会快,发片的内容才能多样。徐学辉表示这样的策略并不是ABC首创,他也是向前辈学来的,譬如FIM或Top Music,他们都是找既有音乐授权重製,发行更符合发烧友需求的唱片。发片快、口味多元,加上有卖点的行销包装,ABC用独特的商业眼光,要让CD持续发光发热,继续做发烧友喜欢的各种大片。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