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TL Reference Preamplifier


Manley执着于真空管,他认为电晶体的发明和使用是音响界的一大悲哀,多轨溷音是近年来音质退步的罪魁,而数位的发明更是罪不可赦。他甚至公然指责卡拉扬不该提倡数位录音,而使宝丽金集团全面数位化。

发烧的黑角锥与机壳成一体无法分离。

九十年代的到来,正式地结束了唱片的生机。八十年初萌芽的CD不费吹灰之力就将LP围剿成少数的异端。但在这一面倒的劣势中郄造成了VTL(Vacum Tube Logic)异军突起的传奇。经由美国Stereophile及TAS两本杂志大力吹捧,造成了一片流行。在台湾「音响论坛」也正刊载着VTL Book的译文。八十年代最风光的人物应该是VTL老板David Manley。

现代的唐吉诃德

David Manley是英国人,一直从事着录音室的工作。他集合了一群对真空管的热爱者,创出了VTL公司。八十年代初期渡海向美国市场进攻,可惜第一次就碰上一个发烧的大老千,整船货都被骗走了。还好他的生命力强韧,马上又站了起来,后来将工厂迁往美国东部而后又改到西部才慢慢地站稳脚步。在这些过程中,他设计机器的哲学也慢慢地在变,可以从VTL后级中见到,功率愈来愈大,脱离英国小功率的设计,而趋向美国式的庞然大物。

Manley执着于真空管,他认为电晶体的发明和使用,是音响界的一大悲哀,多轨溷音是近年来音质退步的罪魁,而数位的发明更是罪不可赦。他甚至公然指责卡拉扬不该提倡数位录音,而使宝丽金集团全面数位化,最后还不厌其烦地写出VTL Book告诉大家唯有真空管才是他的至爱。他活像塞万提斯笔下的唐吉诃德,拿着真空管去大战那恶毒的科技风车。对VTL有兴趣的读者应当详读VTL Book。诚然真空管或晶体的好坏,或类比及数位的优劣并没有定论,但书内至少有深入浅出的介绍基本audio的知识。

VTL的产品一直以后级为主,他的成名作是专为日本豪客设计的A类放大器Ichiban,台湾代理商志峰曾在去年也进品过。在前级方面则定位在便宜的机种。此次介绍的参考级前级是配合他高级的签名系列的后级而推出的产品,正式地向Hi-End前级进攻。美金售价5,500元,而台湾参考售价140,000新台币。(包括MM及MC放大)

美国的土炮工厂

VTL的产品琳琅满目,变化之多简直可以说独步全球。他们还接受定做,只要是说得出的真空管他都会想办法去装出一台来,真是道地的土炮工厂。真空管后级的心脏在它的变压器,这也是Manley一再提到令他自豪的地方。但初期VTL变压器的品质并不好,早期台湾的爱用者常得忍受他的哼声,经过各地反应后,VTL的后级大有改进,这几年来的品质改善不少,哼声也就在音乐中慢慢地消失不见了。VTL的前级依以往的经验得知,同一型的机种可能有好多种不同的配备,而且功能也会有增减,本次介绍的参考前级是使用ECC83真空管当phono的MC及MM放大,而以ECC82及ECC81为line放大的机种,当然分体的电源也全由真空管所构成。

只设计给听LP的异端

全机由电源开始採用双单声道的设计,厚重的不鏽钢机壳给人相当结实的感觉,随箱内没有任何的规格表,部份资料是由志峰罗师傅所提供。全机共用十个真空管,其中六个是phone使用,摆明是要给LP爱用者使用。MC採平衡式放大,随机附送Cardas Quadlink-5平衡式RCA接线,线路简单,由电阻观察其阻抗应在40欧姆以下。由于不接地,对交流电感敏感,容易有哼声。MC放大独立于一块机板,MM由两个ECC 83组成,line由ECC 82及ECC81组成,左右声道独立,每边各四个真空管。加上两边独立的两片供电,共五片板子。纯手工佈线,线材全部使用Cardas的产品。板子再以强力橡皮筋悬挂在机箱内,防止震动。机壳底座有三个尖锥,相当的发烧。箱内的零件倒没有常见高级机种的各种补品级的电容。前面板上有输入选择钮,声道平衡及音量调整钮(音量钮有一大一小,可做粗调及微调),Mute开关是设在输入而非在输出。背板中皆是镀金的RCA插头,MC放大是採用平衡式的,它容许MM及MC同时插入,方便两组唱盘使用者,输出只有一组。另外本机设有Stand By,可保持永远热机的状态,但在平常使用时,本机的分体电源及主机都有相当的热度,为安全起见,建议您在不用时应将电源关掉。

机体内完全手工佈线,採Cardas定製线。

表现

为了尊重Manley,我们不敢用CD来试音,而仅就他的MM及MC表现来比较。MM的增益并不大,对于MC唱头直入时,嘶声很大,但使用昇压器后他的表现确是第一流的。MC放大一直都有恼人的哼声,虽不很大,但就让你安不下心来。最后我使用Ortofon T-2000来和MM输入搭配。本机的确有参考机的风范,两端音域的延伸相当的好。基本的音色介于Jadis的醇厚及ARC的清澈之间。他的速度感和后级有相当一致的表现,以真空管机而言,我们可以猜出它飘逸的弦乐,饱满的木管及人声,最后是鬆散的低频。事实也正是如此,本机在弦乐、木管及人声都有令人满意的表现,但在打击乐器中,鼓皮的速度及震撼就失去了权威,彷彿一切都柔化了。我想喜欢爆棚音乐的人当会有微言,但喜爱弦乐者必定会喜欢那甜美的音质。不过,它在极低频的表现并不差,对于管风琴的低音或钢琴左手的馀震压力仍然可让人真实地感觉到。

在实际试听中以EMI ASD 3983 Verdi /Aida /Karajan /VPO的high light为例,其第一面第三曲震人耳膜的号角声中,可以感受到雄壮宽宏的舞台临场感,加上撼人肺腑的合唱就合成了威尔第出名的凯旋胜利,三度空间的营造及音场定位都有不俗的表现。如果您有兴趣,还可以享受全曲好多感人的咏叹调,如此您就会瞭解VTL的人声是美在那裡了。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