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意表的厚实-华笙试听Plinius配Dali(4)


凸显音乐内涵之美 

「萧邦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皮耶斯的演奏,由普列文指挥皇家爱乐管弦乐团

在表现音乐的细节上,Hiato、CD-101与Helicon 400 MKII搭配起来可圈可点,不必费力聆听,很轻鬆地就可以听见许多细节,这让我们有许多的餘裕度可以品味藏在CD裡面的音乐情感。此话怎说?大脑其实是很微妙的系统,声音从耳朵传进来以后,如果细节不够多,大脑会试著补偿,回復记忆中的声响,所以即便电话声音品质不好,我们一接电话「喂」一声,如果是熟人,马上就会听出是谁的声音,可是如果音响系统存在许多失真,我们一样可以分辨出钢琴、小提琴或大提琴的音色,只是大脑会比较费力「运算」,我们听一两首曲子下来,耳朵和脑子就累了,而Hiato、CD-101与Helicon 400 MKII这套系统有著自然又丰富的音乐细节,大脑自然不太需要多费力去「思考补偿」,听起来就觉得轻鬆。所以那天在华笙,一路听了将近三个小时的音乐,却一点也不累,而且还能很深入音乐的精神,品味音乐的情感。

品味音乐的情感?是不是讲的太玄了?一点也不,那天我带了两张「萧邦第二号钢琴协奏曲」,两张都是DG的录音,但年代不同,演奏家也不同,其中比较老的一张是皮耶斯的演奏,由普列文指挥皇家爱乐管弦乐团,另一张很新,2011年才发,是巴伦波因演奏钢琴,尼尔森指挥柏林歌剧院管弦乐团。以录音来说,巴伦波因的新版本好得多,细节更丰富,音场更深远,背景噪音也很低,相较之下,皮耶斯的版本背景母带噪讯就比较大,可是透过Hiato、CD-101与Helicon 400 MKII来品味这两张同一曲目的录音,那音乐的内涵还真美,而且各有各的美。 

「萧邦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巴伦波因演奏钢琴,尼尔森指挥柏林歌剧院管弦乐团

美在哪裡?「萧邦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藏著萧邦年轻时后的爱恋,可是害羞的萧邦一句话也不敢跟女主角讲,只能暗恋,只能单相思,而这股隐藏心底的热情全都写在第二乐章的慢板裡面。我很年轻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这首曲子的慢板,可是巴伦波因却是让我等待了几时年,才听到他弹这首钢琴协奏曲,巴伦波因的手法很接近夜曲,确实,这夜曲的风格也很贴近这个乐章的内涵,巴伦波因弹得很美,乐团则是在大师面前显得客气又温和,让夜曲的美带著一分朦朧。巴伦波因的琶音很顺、很流畅,毫不费力的拔尖,又轻轻巧巧地落下,流畅中带著柔软。Hiato、CD-101与Helicon 400 MKII把大师指尖的轻巧,清晰地呈现,琶音如珠玉般流泻,把「流转如珠」的意境全都表现了出来。

波涛汹涌的驱动实力

相较於巴伦波因的流畅,皮耶斯就成了「想太多」的演奏者,同样的音符,在皮耶斯手上一样带著夜曲风格,但多了一分忧鬱、多了一分优柔寡断,Hiato、CD-101与Helicon 400 MKII把这些藏在音符裡的情感,漂亮地呈现。音乐一样由乐团揭幕,普列文的速度慢些,音乐慢慢地亮起来,等待皮耶斯的钢琴进来,钢琴由低而高,速度却不太平均,好像往前走的旋律遇到了阻碍,犹疑地往前进,接著是流转如珠的旋律,皮耶斯的音色稍暗,钢琴的颗粒依然清晰,轻重之间细微的变化,依然有著优柔寡断的气息。谁比较像萧邦?在我的想像中,萧邦应该是优柔寡断的,显然我比较喜欢皮耶斯,而等待多年的大师巴伦波因,则多了一分巴黎沙龙的繁华气息。当然,这些藏在音符裡的情感,全都靠Hiato、CD-101与Helicon 400 MKII重现,我只是专注地从倾泻的音符中,寻觅萧邦的情感。 

华格纳 歌剧中的著名管絃乐段

Hiato、CD-101与Helicon 400 MKII在二十多坪的开放空间可以爆棚吗?放心,萧邦听完了,我换上华格纳,听「唐怀瑟」歌剧序曲,音乐由铜管与木管拉开序幕,寧静的旋律美不胜收,然后弦乐群加入,逐渐拉开高潮,这首序曲很考验音场的层次,当音乐的高潮来临时,铜管火力全开,但衬底的弦乐群则以波涛汹涌的旋律衬底,因為这是拿来「考试」的曲子,我把音量开得更大些,Hiato、CD-101与Helicon 400 MKII还是维持很好的均衡感,没有软脚,这在二十多坪的开放空间裡很不简单。铜管厚实中带著嘹亮感,但一点也觉得不刺激,配上弦乐群一波一波的晃动感,与管乐稳定而崇高的旋律相互对比,带出层次丰富的戏剧性音乐张力。因為空间大,Hiato、CD-101与Helicon 400 MKII带出宽、深又有高度的音场,音乐的层次感表现得很好。我听的是很新的录音吗?不,那是卡拉扬在EMI时代(比DG还早)的老录音,在Hiato、CD-101与Helicon 400 MKII上面听来,一样富有新鲜感。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