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它,一生幸福的开始-T+A TCI 1RE喇叭


     老实说,1RE喇叭不仅体现了他家「理论与应用」的诉求,更是理性科技与感性音乐的结合。试问,有哪对喇叭同时拥有静电喇叭、锥盆单体以及传输线式箱体设计的优点?放眼市面上所有的喇叭,绝对只有1RE而已,如果您能将它迎娶入门,肯定是您聆乐人生幸福的开始。


    T+A TCI 1RE喇叭。三音路传输线式喇叭。高音采用主动式静电喇叭(真空管驱动),中音采用一个180mm铝振膜单体,低音采用二个260mm碳纤维振膜单体,平均阻抗4奥姆,频宽28Hz-40kHz,效率2W/1M测得90dB,分频点250Hz/2kHz,体积140x32x44公分,重量78公斤。参考售价:72万元。进口总代理:功学社(02-23254321)

 

    〔图〕1RE的造型十分特殊,上端小,全身上下都是曲线与曲面,木工精致异常,简直就如高级现代家具一般。

 

    〔图〕1RE的高、中、、低音量感都可分开调整,除了取得本身高、中、低音域的平衡之外,还可适应多数空间。

 

    〔图〕Simax这张「四季」越听越喜欢,也越来越配合这家唱片公司的录音实力,难怪瑞士Ensemble要精选他家的录音片段制成测试CD。您不觉得小提琴非常美吗?您不觉得细节非常多吗?您不觉得现场空间感真实吗?如果真的如此,您必须仔细检讨器材或空间,那是不及格的表现。(CD编号:Simax PSC 1247,醇品)

    焦点:静电喇叭的优点加上锥盆喇叭的饱满劲道,还有传输线式箱体设计的低频延伸,这样的设计可说是熟知喇叭设计缺点的高手才能设计出来的。请想想看这三者的优点,那无疑就是1RE的声音表现焦点。


    搭配建议:晶体或真空管后级都可以搭配1RE,不过我建议后级输出功率还是要100瓦以上,不要认为它的效率有90dB就用小功率后级,这样对低频的再生与控制力会打折扣。

    这是我第一次听T+A(Theory and Application)的喇叭,虽然刚开始我对它的「主动式静电高音」设计有点存疑,但最终我仍然乐于在此告诉您:这是一对非常杰出的喇叭。


    开门见山,我先解释为什么对主动式静电高音存疑?原因在于我认为即使不使用主动式静电高音,而改用一般传统高音单体,应该也会一样那么优秀。我的意思是:如果采用一般高音单体,这对喇叭的售价应该还可以降低很多,这对消费者是一大福音。当然,原厂的设计师必然是确定这个静电高音单体的性能比一般高音单体还好,所以才会坚持那么费事的设计。


高音大胆采用真空管驱动静电单体


    来,让我们从头说起。T+A TCI 1RE(以下简称1RE)无疑是一对设计杰出的喇叭,同时也是杰出工艺的体现,从1RE身上,我们再度感受到德国音响工业的深厚实力。在设计方面,它大胆的将主动式(其实不主动也不行)静电高音单体结合传输线式低音箱体设计。而且,那个主动式扩大机还采用真空管扩大机,更妙的是,扩大机就安装在喇叭顶端、静电高音单体的后面。当您在听音乐时,不仅可以看到真空管所发出的红光,甚至连高音单体正下方那个小小的绿色电源指示灯也有妙用。什么妙用?如果您坐在聆听位置上,能够清楚的看到左右喇叭那二个绿色指示灯,那就表示Toe in角度是最精确的,您可以得到最佳的聚焦定位。当然,有些人不一定要求这样的Toe in角度,这不在讨论范围内。


    您看,除了1RE之外,您还见过这种设计的喇叭吗?恕我孤陋寡闻,我没有见过。1RE的系列名称TCI,它代表什么意思呢?Transmissionline Carbonfibre Impulse,这个系列有三对喇叭,而1RE就是其中最大者。第一个字代表传输线式,第二个字代表低音单体的振膜材料,至于第三个字的意思就很难解释了,在此我想可以当做反应快速的意思。1RE的低音单体采用二个260mm直径的碳纤维振膜单体,中音单体采用一个189mm(或180mm)直径的铝振膜单体,高音单体当然是主动式静电喇叭。这四个单体配合上传输线式箱体,成就了1RE的独特之处。

静电单体频宽2kHz-40kHz


    以上这些都算是正常,比较惊人的是1RE的那个静电高音单体所负责的频宽竟然从2,000Hz开始,对于静电高音单体而言,这是相当低的频域。看到此处,我想您开始了解为何1RE的高音单体要采用静电单体?因为2,000Hz的频域不是一般高音单体所能轻松表现的,一般高音单体的分频点大多设在2,500Hz或3,000Hz以上。假若要补足2,500或3,000Hz以下频域,可能还要采用一个小口径中高音单体,如此一来反而迭床架屋,将事情复杂化,所以干脆以频域达到2,000Hz的静电高音单体来负责。除了可以达到较低的频域之外,这个静电高音单体可以上达40,000Hz。看到这里,您更可以了解为何工程师「非要」使用静电高音不可了。一般高音单体要轻松达到40,000Hz的频域并不容易,这也是1RE必须使用静电高音单体的另外一个原因。根据厂方的说法,负责驱动静电高音单体的真空管扩大机质量之高,足以让许多厂商羞愧。这个静电高音的瞬时反应与承受峰值功率能力可说举世难匹,可以表现出最自然、开放、活生、透明的声音。


箱体表现都是曲线、曲面

    1RE的中音单体负责250Hz-2,000Hz之间的频域,要掌控这段频宽并不困难,只要单体运动够灵敏应该就没问题。这个铝振膜中音单体采用40mm大音圈设计,绕制音圈的线材采用一般罕见的钛材料,可以承受大功率输入。再加上铝振膜的质量非常轻,这使得中音单体的活塞运动非常灵敏。至于那二个碳纤维振膜低音单体只负责250Hz以下的频域,而且还是传输线式箱体设计,可以推想低频段的表现一定相当不错。不过,在此有一个问题必须解决,那就是低音的速度感能否跟得上中音单体与高音单体?这个答案待会就会揭晓。


    假 若您用手仔细抚摸1RE的箱体,必然会惊讶于整个箱体竟然都是曲线的弧形,没有一处是四方造型。真的,前后上下左右没有一处是平的,全部都是和缓的曲面,摸起来就像是高级汽车一般。像这样的箱体制造起来有多困难?成本有多高?这是可以想象的。这个箱体采用多层夹板夹合,不仅刚性高,而且结构坚强,对于抑制振动有很强的能力。由于是传输线式设计,低频段的延伸能力胜过相同大小体积的低音反射式箱体或密闭式箱体。传输线式低音的出口在那里呢?就在正面底部。


历经四代传输线式箱体设计


    从T+A的数据中,可以了解他们创立于1978年,早在1982年就着手研发第一代的传输线式箱体,当时他们自称TMR(Transmission Multi Resonator)。到了1990年,将TMR改良为TTS(Transmission Tuning System),TTS的好处是箱体可以做得瘦高,但效率又能够提高。到了1995年,第三代传输线式箱体称为TB(Transmission Band-Pass),也就是结合传输线式箱体与带通式箱体优点的设计。1998年,第四代的传输线式箱体又改良为TAL(Transmission Absorbing Line),TAL箱体结构也就是用在1RE身上的传输线式箱体。


    到底TAL式有什么好处呢?它利用在传输线管道内安置适当的吸音材料,降低低音单体背波对于管道振动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让低频段接近中频段的这段频域响应曲线更平直些。其实,我们都知道传输线管道内安置适当吸音材料的做法并非T+A所独有,以传输线式设计闻名的PMC喇叭也安置有吸音材料,只不过各家都有其不同的经验与秘方,谁高谁低耳听为凭。


高、中、低音都可分开调整


    1RE的传输线式箱体设计表过,我们接着来到箱体背面下方,整个喇叭操控都设计在最底下,我必须趴在地上仔细研究那些端子与切换开关。吃力的看过背板上那些细字之后,心里暗暗佩服设计者的设想周到。无论是高音、中音或低音,1RE都可以调整音量,调整幅度为正负1.5dB。此外,高音单体还可以调整输入灵敏度,换句话说可以改变整体音量。操控时必须将Line In下方那个圆形按钮按出来,才能用手旋转调整输入灵敏度。

    除了高、中、低都有正负1.5dB的调整之外,还有二个On/Off开关,一个是Line In的开关,当处于开的状态下时,那个静电高音单体会响,反之就关掉了。另一个开关负责切换自动开启或与T+A的自动控制联机,此处我也拨在自动开启位置。最后,您当然要以一条讯号线来连接前级的输出端与喇叭的输入端。假若您的前级拥有二 组可以经由前级音量控制器控制输出端,那就很好接驳。假若您的前级只有一组输出端,那仅能够给后级使用,此时就要从另外一组输出(例如Tape或其它输出)接驳喇叭。请注意,此时这组额外的前级输出可能是不经过音量控制的,此时喇叭背板上那个灵敏度调整就用得上了。假若您不用它,那个静电高音单体就会一直处于最大声的状态,这样是不对的。看到这里,我想您已经了解,为何那个调整灵敏度的旋钮平常要按下去隐藏起来,因为如果您的前级拥有二组输出时,这个灵敏度旋钮是用不上的。


根本就是双扩大机疗法的设计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这个灵敏度旋钮可以用上,那就是当您觉得高音能量与中、低音能量相差太多,无法取得平衡性时,就必须动用到这个输入灵敏度调整了。您看,1RE的设计师多么周到,它的这种设计不就是论坛所提倡的「双扩大机疗法」吗?静电高音的量感可以经由输入灵敏度调整,中音与低音单体的音量可以经由前级调整,这样一来,就不怕聆听空间影响到高、中、低频域的平衡性了。在实际聆听过程中,我发现1RE的高、中、低音调整装置非常有效,只要耐心的调整,应该都可以让喇叭与空间得到完美的搭配。我的意思是:假若您使用1RE之后,还是觉得高、中、低频段量感无法取得平衡,使得声音刺耳难听,那就太逊了。问题应该出在您没有仔细调整背板上的各项装置。


    在聆听过程中,我多次将中、低音关掉,或将静电高音关掉,为的就是想了解二者之间的依存关系。例如在听「四季」时,当我把中、低音关掉时,静电高音所发出来的音量只有一点点,而且听到的都是细细瘦瘦的声音,谈不上什么甜美透明等。可是,当我把中音、低音加上去之后,甜美富有光泽兼擦弦质感的小提琴美声就产生出来了。反之,如果我将静电高音关掉,此时音乐还是很好听,只是觉得音场好像缩小一些,高频段比较放不开,光泽也弱了。


    另外,我在听Jacintha唱歌时,如果把中、低音关掉,就会听到高音滋滋嚓嚓的,没有一点中频与低频。反之,将静电高音关掉时,音乐还是能听。从这样的实验中,我了解到那个静电高音单体就好像烹饪时提味的材料,不加的时候还是好吃,只不过风味差了。加了之后,所有的食材风味尽显。2,000Hz的有无影响到风味好坏,难怪1RE的工程师要采用静电高音单体。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