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的靓声与建声


靓声与建声,单听一下读音似乎非常相近,但两者却有很大的关联。发烧音响要获得靓声,也就是说Hi-Fi,除了音响器材质素要保证之外,很重要的因素则依赖听凌晨室内的建声处理。“靓声依赖于建声,而建声为了靓声“,这就是玩发烧音响的真谛。

而发烧音响在器材上没有什么需要摆弄的,因为发烧音响系统从CD机至功放接线这么简单明了,除了CD机有各种操作钮可选择之外,功放简洁到只有音量及电源开关,发烧音响系统的调试主要在房间的声学处理,也就是说在确定了听音室的位置后,必须对室内装潢从建筑学角度出发实施,而不是单纯地从美学角度出发实施,而不是单纯地从美学角度去作室内装潢。在完成了听音室房间的声学处理之后,音箱的正确摆位才有实际意义,很多玩家不重视这点,因而声音不发烧。

聆听环境空间是听Hi-Fi音乐的首要前提,如果没有理想的听音空间,即使有再发烧的音响器材也是徒劳的。要获得高质量的聆听效果,只靠提高音响器材的质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室内的听音环境,对重放音质起决定性的影响。由此可知,高质量的器材若摆在一个很恶劣的环境里,地发挥不出它的超群素质的。当器材越是上档次,房间越小,音箱的喇叭口径越大时,对建声处理要求就越高。Hi-End音响最高境界所涉及的透明度分析力,包括阔、深、高和乐器的声像定位结像力以及音乐层次的音场感,乐器之间的比例间距,独奏或声合奏与其背后乐团之间的比例尺寸,音乐韵味等,这些听感不仅仅受制于器材的档级水平,更多受制于听音室的建声处理情况。随着对Hi-Fi认识的深入,对听音环境影响音质音色的认识也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变。在一个建筑声学设计良好的家庭听音室中聆听音乐,会让我们能完全置身于交响乐艺术的海洋中,这身临其境的感受就是认识掌握Hi-Fi音响系统高保真还能力的基础,随着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独立设置家庭听音室已由梦想变成现实。只有正确设计和处理听音室(或家庭影院视听室)的内部结构和建筑表面,采取各种有效声学处理措施才能获得满意的听音效果,这些措施简称建声处理。

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出现反射、衍射和散射的现象,通常,声音有沿原来方向继续传播的倾向,但当它遇到障碍物时,障碍物的边缘便成为第二声源,当辐射出和该声音频率相同,但声强较小的电报波,便形成反射。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声音的衍射和反射的办同作用,不论房间隔声处理得多好,如果门留有门缝,那么从处面传播到听音室中的声音压强几乎和门打开时区别不太大。当声源直接直接传来的声音和经初反射回来的声音相继到达人耳时,其延迟时间小于30MS时,人耳不能区分出来,仅能觉察到音色和响度的变化。但当直达声和反射时差超过30-40MS时,人耳就能判别出它们来自不同方向的丙个独立的声音。这种稍后一来自反射面的声音,就有可能成为回声混响。回声的感觉会妨碍语言和音乐的良好听觉效果、影响清晰并度,因此必须加以控制。

人耳对回声感觉的规律是由哈斯首先提出的,故称哈斯效应(Hass Effect)。通过大量的主观评价实验提出了反射声延迟时间与感觉到回声百分率之间的关系。如果两个不同声源发出同样的声音,并在同一时刻以同样强


度到达听着,则声音表现的方向大约在两个声源之间。如果其中一个略有延迟,约5-30MS,则所有声音听起来似乎是来自同一个末延迟声源,被延迟声源是否在工作就不明显。如果延迟在35-40MS之间,则延迟声源的存可以被识别出来,但其方向感仍然不十分明确。只有延迟时间超过40MS时,第二声源听起来才像清晰的回声。当反射强度减弱到直达声10DB以下时,即使延时时间很长,也几乎不能感觉到有回声,如果把两者的延迟时间压缩得很短,就算反射声的声压级高出直达声10dB也不会有回声现象出现。

在浴室中发出的声音很清楚地说明了小房间中存在着谐振现象,唱歌会格处动听,听起来比其他环境更圆润、浑厚和有力,这说明谐振作用使某些频率的声音得到加强,这些固有频率是和房间的尺寸有关的。室内声场地房间内由直达声和混响声两部分组成的声场;直达声满足声音压强随距离成反比,而混响声场则均匀分布在室内边角以外的空间。对于任一位置所接收到的声音可以简单的看作由直达声、早期反射和混响声3部分组成。如果室内各部分的声压相同,而且室内声音是无规则地在各个方向传播,那么这种声场可以说是均匀的,也可称室内声扩散。均匀的声场分布对加强音乐和语言本身的音色,以及避免出现某些音质缺陷是十分重要的。为便室内达到扩散声场,可采用如下3种途径:配置吸声材料;把室内表面处理成不规则扩散体。

听音室是普通公房的,可能过一些声学处理手法改善,房子除门窗外、墙面、天花板均匀为粗装修的灰屋,地面为水泥地面铺木地板,若未作声学处理时,语言话音显得明亮,但由于混响时间过多,话音拖尾情况明显,清晰度较差,放音乐时各点声压不同,差异较大,中低频共鸣声大,混浊无透明感,高频清晰度下降过大。比较简单的方法昌对这种听音室空间进行声学技术分析,处理好混响时间。这种处理方法可使室内的声学效果在一定限度内得到改善,同时,它还能找出现有房间的声学缺陷,并做适当的声学处理。如果控制得当,这种“室内效果”会使室内重放的声音更富有生气和魅力,临场感更好。

如何吸收声音对视听室有着相为重要的看接意义。被吸收的声音能量和入射声能量的比值称为反射面的吸声系统。石膏、砖石、玻璃、木头、混凝土等坚硬的密质材料是非多孔表面,它们的吸声系数小于0.05,即它们的吸声系数可接近1.00,即这些材料基本上能大部分地吸收入射声能。地毯、布料等纤维织物对于频率比较高的声音有较高的吸声能力,这是因为声音要在纤维和小孔中进行多次反射,而每一次反射都要引起能量消耗,许多吸声材料都是纤维多孔材料。

当布置听音室时,如果建筑装饰材料是吸声系数很小的硬质材料,如花岗岩、大理石、铝材料、玻璃等,就会在室内形成很多反射,此时在标准的听音“皇帝”位聆听时,除了能听到来自前面的直达声外,还有许多来自各个面(包括天花板)的反射声,而这些反射声随不同频率产生反射强度不同,就会影响声像定位和声音的清晰度。有些房间还会产生某些频率点的共振,又称之为驻波,其中主要是由于房间的音响效果造成的,当声波无法散开,由播放出来的声音反复多次反射,于是成为驻波而又阻碍了立体声的形成。室内空间的长、宽、高尺寸的比例要合适,才能避免产生驻波。由于声波因房间内四周墙壁的条件而在某一频率上产生共振,这样会大大降低音响系统的清晰度,从声学角度来说,这就是一种很明显的驻波现象。一旦由于房间的特性而产生驻波,则十分难消除,显著的驻波现象将会大大影响系统的低频特性,一般10-30平方米的房间中出现驻波较高的频率在80-200Hz,特别是小房间的听音室驻波大致是100-300Hz之间的低频,由于低频幅波特长,其声波反射后混成一团,严重影响其他频率的均衡度,因而造成声音沉闷、混浊,音箱明明是重播出大量的低频能量,听起来却低频单薄,这就是房间的声学不良所引起的。而房间中代频驻波最为厉害的地方就是发生在音箱后路左右上下的两个夹角。可以用直径8英寸-10英寸左右的聚乙烯硬胶管,长约2.2米-2.4米与室内高度相当,内放松软的吸音矿棉或玻璃纤维,在管壁上钻直径10MM左右的孔洞,孔洞面积应是管壁面积的0.2%左右,能吸收墙角中低频驻波,效果相当好,但是给室内低频驻波,效果相当好,但是给室内装饰带来影响,因为对美观不利。改善的另外方法是调整装修后房间长、宽、高的比例关系,使之成为无理数,这对于在室内装潢时要进行重新隔断比较合理,而单独的不能重新隔商业局的如14平方米房间作听音室,则只能依赖家具的摆放来实现,而最理想的家具便是书柜,并且放满书之后还具有吸声作用,室内物品放置也要避免对称性。为了避免驻波现象,矩形房间长、宽、高之比应取无理数,常推荐的三边之比可采用黄金分割法(1:0.618)。

混响时间是指从声源停止发声起。到室内声能降低到原有稳定值的百万分之一,即衰减60dB所需的时间T。T值越大,则厅堂的四壁反射功能强,听声小,声间不断反射逐渐变弱,余音绕梁,经久不息。而立体声定位靠的是各声疲乏的直达声,当各种反射回来的声音即混响过多时会干扰声象的正确定位。那么如何通过计算混响时间来改造房间呢?混响时间计算有常用公式,在房间的平均吸声数小于0.2时,可用赛宾公式:T60=0.16V/Sa,式中:V为房间容积,单位:平方米:Sa称为总吸声量,可由平均吸声系数a乘总内表面积或各个物体表面积乘各自吸声系数后的总和,家具的各个表面包括听众本身也都可计入总吸声量。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