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超低音配大喇叭的亲身体验


「超低音即将摆脱只能搭配小喇叭的限制,而进入与大喇叭共同工作的时代。」

对于以上的宣言,您有什么意见呢?或许,您仍无法接受这样的新观念。没关系,如果您有耐心看完这篇文章,我相信您也会开始思考许多事情,其中当然包括以超低音来搭配自家大喇叭这件事。

在此,我要先为此处的「大喇叭」做个简单的定义。本文中所谓的大喇叭是指比一般小型书架型还要大的喇叭。说得更清楚一些,像LS3/5A这类体积的喇叭就是小喇叭。低音单体超过八吋、或者落地式的喇叭我们都归类于大喇叭。在传统的经验与观念中,像LS3/5A之类的小喇叭,其低频的有效范围大约在80Hz以上,再往下就会急遽的衰减。如果这类的小喇叭能够做到缓慢自然的衰减,低频的表现就会令人惊讶(如TotemModel1)。也就是因为小喇叭连低频段(40Hz-80Hz)都很难再生,所以我们会给它加上超低音,以求得完整的低频段。

大喇叭同样会有低频段延伸不佳的问题

小喇叭的低频段如此,是不是大喇叭的低频段就没有问题了呢?我的经验是,事情并没有这么乐观。许多较大型的喇叭虽然箱体较大,使用的低音单体口径也较大,但是,它们再生低频的能力并没有好上多少。最常见的是您可以听到较多的「量」,但是低频的「质」却一样糟糕,有时连什么乐器再发声都难以分辨。

更常见的例子是,由于居家空间不同因素的影响,使得许多音响迷在听音乐时,有的因为空间太大或低频吸收过量而缺乏足够的低频;有的则受困于驻波而使得中低频以下的频段都模糊了。

延伸不佳,平衡感破坏,音乐不再感人。

在以上所有的情况下,您所得到的结果就是一个:因为从中低频段开始以下(包括中低频、低频与极低频)的表现不良,使得音乐的平衡感被严重破坏。音乐的平衡感被严重破坏后会有什么后果?想想看,一个杰出的指挥或演奏家,他的音乐之所以会感人,就是因为它们创造出极为精妙的音乐平衡感。这种精妙的平衡感会令人深受感动,甚至忍不住想站起来大声喝采。

现在,这种录在唱片中的音乐精妙平衡感在再生时被破坏了,我们所听到的音乐演奏彷佛变成蹩脚的指挥与三流演奏家的作品。这样差劲的音乐表现会令人感动吗?当然不会。许多人在听音响时得不到音乐的感动,只好转而追求刺激的特定音响效果。这正是许多音响迷的悲哀。

看到这里,我想您已经深切了解,我们要加超低音的目的并不是追求刺激的低频音响效果,而是要完整再现音乐家的感人精妙演奏。我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良好的中低频(80-160Hz)、低频(40-80Hz),甚至极低频(20-40Hz,这个频段比较奢侈),您可能从来都没有真正享受过音乐的最美妙处。

高频段单体的振动必须很灵敏

或许读者们会奇怪,怎么我只一直强调低频段,难道高频段不重要吗?它不需要向高处延伸吗?高频段当然与低频段一样重要,如果表现不好,同样会破坏了音乐的平衡性。不过,以现今高音单体的制造技术而言,高频的问题并非出在频率延伸不够高(一般高音单体都可以到二十几KHz),而是出在高音单体的振动够不够灵敏。高音单体如果无法灵敏的震动,所产生的后果就是极小声、极细致的音乐讯号都不见了。这些极小声、极细致的音乐讯号包括空间的堂音,声音的活生感以及「所有乐器的真实质感」。

举例而言,如果高音单体振动不够灵敏,小提琴弦与弓的细微摩擦质感就出不来,琴板琴腔振动也出不来。这样一来,您所听到的小提琴只有高而尖锐的声音,而缺乏足以辨识小提琴特质的细微信息。一般而言,静电与铝带、气动式(例如ElacJet单体)设计的高音,其振动的灵敏度都要比传统高音单体好,这也是许多人会钟情于静电喇叭与铝带喇叭的原因,它们在再生弦乐时表现特别优秀。不过,这二种喇叭也有其它的问题,使得音响迷在选择时会遭遇难以取舍的局面。

考场要够长,所以选在我家

话说回头。在超低音的思想教育完成之后,我们要开始进入实务部份。这次的超低音测试,是在我家中进行的。为什么要选在我家?读者们应该还没有忘记,我的三效合一(音响室、客厅、餐厅)音响室因为空间很大,所以MagnepanMG3.5低频的量感一直有不足的缺憾(MirageM-1就很够,不过它是靠墙摆)。在这样的情况下,听音乐就会产生上述所说的缺点:破坏了音乐精妙的平衡性。所以,这次我找了大小共五个超低音,让它们接上MG3.5,看看它们各自的表现如何。

除此之外,「考场」选在我家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因为我的空间够大够长,不仅可以将驻波的影响降到最低(够大);同时也可以让极低频充分再生出来(长度有十几公尺长)。在这样的环境下做测试,我想所得到的结果会更客观些。

我所使用的试听软件

场地介绍过,我也应该向您说明我所使用的主要音乐软件。我是用哪几张软件为主来测试这五个超低音?用Telarc的「爵士四季」(83417)、Philips的「单身汉合唱团」(456653-2)、DG的「吉普赛小提琴」(457879-2)以及JanisIan的「BreakingSilence」(MorganCreek2959-20023-2)。

用「爵士四季」的理由是曲中有许多贝司的音阶弹奏,可以清楚的听出主喇叭与超低音的接续是否天衣无缝?如果衔接不自然,可以从上下游走的音阶弹奏中听出。此外,从贝司快速音阶的弹奏中,也可以听出超低音的速度反应。其余,我还要借重于这张CD到处充满的脚踩大鼓声,它必须具有结实的扑扑声(而不是软趴趴没有质感的)才算数。

选「单身汉合唱团」的理由则是男声合唱的平衡性,如果低频段以下的延伸不佳或中低频有膨胀,一定会破坏整个合唱的平衡。如果平衡被破坏,合唱就会缺乏音乐真正迷人的魅力,严重些还会让合唱浑浊而缺乏活生感,听起来像拖死狗般不舒服。当然,第七首中一开始的大鼓轻敲亦是我取经的地方,它可以让我知道超低音的「质」到底好不好。

JanisIan那张则是如果缺了低频以下频段的优良表现,这张CD的低音部份会变得没有弹性,木木笨笨的,音乐的魅力大减,甚至您不会认为它是好录音。至于「吉普赛小提琴」那张并不是想测试小提琴能拉多低,我用它的目的有二。一是想试试看超低音会不会对中低频以上的频域产生不良的音染。二则要测试主喇叭与超低音的衔接性。

当这些都测过之后,当然不能免俗要用一张管风琴的曲子来试。我选的是圣桑第三号交响曲「管风琴」的第二乐章(Dorian版,前年音响大展赠送CD中也选了这一段,大部份音响迷应该都有)。这首曲子我在日本SuntoryHall听过现场,也在国家音乐厅听过现场。其中SuntoryHall所听到的管风琴表现远超过国家音乐厅。以这二处现场的管风琴表现来验证我在家里所听的这几个超低音,我相信相当具有说服力。顺带一提的是,当听管风琴时,我是退到距离超低音十几公尺以外去听的,这样能保证听到最低沈的管风琴声。

伺服控制的问题

这次测试我选用了哪几个超低音呢?共计有VelodyneservoFSR-18、MirageBPS-400、JMLabSW38A、JPWSW60以及DynaquestDQ-12。这五个超低音都是主动式(被动式恐怕没人买了),都有频率与音量的调整,都有RCA输入与喇叭端子输入输出,有的还有RCA输出。以上这些都是目前超低音所必须具备的规格。至于其它配备每家皆有不同,例如有的还加上0/180度相位反转,有的则具有伺服控制。

说到伺服控制,这应该是超低音的豪华配备。所谓伺服控制,简单的说就是在超低音单体上安装一个感知器,这个感知器会产生电压,利用这个电压去与输入电压相比,就可以知道超低音单体是否已经失真。假若已经失真,伺服线路马上动作,调整控制单体的输入电压,以达到控制单体振动的目的。

理论上看起来伺服线路相当理想,尤其是对于厚而重、容易产生运动时惯性失真的低音单体纸盆更形重要。问题是,伺服线路永远都有「失真已经造成再纠正」的时间落后问题。而且,要施以多少控制的量才会刚好也颇难精确掌握。所以,要如何减少时间的落后以及精确控制回授的量就成了各家攒研的目标。我可以这么说,伺服控制并不是什么高科技,如何做到精确快速才会考倒师傅。所以,大部份比较便宜的超低音干脆就避开这个问题。反正,一般人对于超低音还没有那么高的品味。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