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发烧友,一般上都排斥日、美的发烧器材。这是爱国心理,大英帝国自大狂,或是其他原因?我不愿置评。因此,许多名气极大的放大器,这里好多人都没听过!上周在伦敦抽空到St.John's Wood——老前辈家拜访,出席一个周末音响联欢会。听胆后(Leak)推号角喇叭,声音美艳不可方物。当时一时冲动,说结像力没有我印象中的VTL好。结果在场八、九人竟无一知VTL是何物。当我一提到是美国货,他们脸色一沉,便兴趣索然,殊不知当年VTL老总大卫乃英国人也。说实在的,听了那么多胆机,依然是英国机最令我沉迷。
五十年代的Mullard 5-20,如今依然可从二手商或广告栏找到。有Radford,Leak及少见的Quad等,不少人都翻新使用。说实在,听了胆机之后,晶体管机的声音,便全然不堪入耳了。英国人称胆为Valve(阀)也,而非美国人俗称Tube(Tube是伦敦地下铁,别乱来)。许多地方都可买到军用级胆,如Mullard M8136,M8162及M8137。许多石墨6SN7通讯胆,多得令人吃惊。有时到朋友家拜访,如有老祖父健在的,多有一台胆机或胆收音机。那种怀旧、迷人的音色,实在令人意志消沉。尤其是胆用了整二、三十年没换的声音,虽说不上难听,但却有一种无可抗拒的魅力。听Leak推Lowter播Diana Washington唱Irving Berlin,再看看墙上的黑白照片,仿佛到了我从未体验过的五十年代情调。那暗橙色的胆已非放大器那么简单,可算是部时空转换器了。
那种声音当然不能算Hi-End。现代人不仅要求细如微毫的分析力,也要力度、控制及感情投入的感染力。用胆机或用原子粒机?如何答这个问题?我不想答这个问题。我想这是个口味的问题,亦是个复杂的问题!
从线路方面看,近乎99.99%的后级都用推挽(Push-Pull)放大。推挽放大,如负如输(Negative FeedBack)一样,给设计者减少许许多多麻烦。第一,用推挽就少了很多静态电流,胆后级的变压器就可用小型的,而输出功率却很大。第二,胆本身消耗的能量少了,寿命得以大大地增加。使用PNP-NPN晶体管或浒的MOSFET推挽放大式肯定把许多重要的Harmonics消掉了。此外,推挽放大有严重的失真——Class Bcross over distortion。就算是Class AB也无法消除这种失真,很容易就听得出。我爱把bias提高少许,甲类操作,不然听不入耳。胆机本身就是甲类工作,这种失真不太严重。但原子粒就不是小问题了。所谓的“原子粒”声,就是这种失真作祟!
用推挽的好处是,电源供给处马虎了事也能过关斩将。这是因为正相杂波和反相杂波相加而自动消除了。这个好外也带来了一个极严重的坏处,就是前面说过的把重要的些微讯号也抹杀掉。用推挽放大的电路,永远是一种妥协。正相的电路零件和反相的,永远不可能达到完美的配对(Match pair)。因此,永远有失真。
我不知在新加坡是否有人入口连英女皇也买不起的Ongaku?Ongaku是Audio Note的超贵价放大器,售价之昂贵,连数目有多大也难以想象。要是没记错的话,Ongaku是用211强放管,用上纯银输出变压器。变压器用特别绕法,去除第三次谐波。不过,只有区区25瓦的力道。在没听声之前,我对SE,DHT(Single Ended,Direct Heat Triode)单端直热三极真空管的能力大表怀疑。市面许多喇叭只有82-87 db灵敏度。数瓦的输出,有用吗?
Ongaku的价码分明是“白日打劫”,但人人听后都说物有所值。尤其是推高效率喇叭,所达的境界非言语所能形容。我第一次听Ongaku是在一Hi-Fi展,用Linn LP12黑碟播Carol Kidd。仿佛Carol本人就在房内轻轻唱起娓娓动听的歌曲,我当时的感觉,有如好多年前第一次听胆机。一时间心跳加速,手心冒汗,目瞪口呆,极难相信当时营造的幻象。以往热爱的各个放大器,已全打入十八层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