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由香港起飞,纵越中国大陆上空,直扑西藏边疆,再进入俄罗斯领空,漫长的万里路程,经过十二个小时的折腾,终于快抵达目的地了。
日落黄昏之际,当飞机缓缓降落,由窗口望出去,周围可见一排排的砖造农舍,还有一亩亩绿油油的田地,真像童话故事里的场面。
踏出斯基埔机场(又名阿姆斯特丹国际机场),一股寒风直袭身躯,初冬7℃的天气真教人一时难以适应,这时的精神虽然疲困万分,但心情却是雀跃不已,一个短促而紧凑的荷兰之旅正式开始。
此次随乐团(编者按:香港中乐团)来到荷兰,是受荷兰艺术基金会的邀请,出席当地安排的两场音乐会,节目谓“对比艺术节”,一场重头戏就安排在阿姆斯特丹的音乐大厅Concert-Gebouw,另一场则安排在鹿特丹的多伦音乐厅De Doeleu。
未赴荷兰之前,我已到处收集了有关荷兰的资料,举凡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社会经济与政治等各方面我都了如指掌,到了该地,我俨然有如识途老马,可充当众人的导游。
古代的荷兰曾被罗马人征服而并入罗马帝国,到了八世纪,因帝国的灭亡而与邻近各国合并,归法朗克帝国统治。
到了十三、四世纪,阿姆斯特丹和乌特列支Utrecht等都市才开始逐渐发达起来。
十五世纪,荷兰人把全付精力贯注在防御海水的堤坊工程。与此同时经济也逐渐提升,文化也逐渐兴盛,随着Leidon大学的设立,学术也在这个时代开始蓬勃发展。
荷兰如果没有超人的堤坊工程技术,如今必定还是一片水乡泽国,由此可以窥知荷人长期与海搏斗,以及填海辟地的不屈不挠精神,故此每个荷兰人都骄傲于国家由自己一手一足建立起来。如今,荷兰全境约有1/4土地位处海平面以下,最低地带在海平面下6公尺。
进入十七世纪,荷兰无论在商业与文化方面都步入了鼎盛的黄金时代,由于在海外设立东印度公司,从此在贸易方面奠立了世界性的领导地位,这也是艺术与学术人文荟萃的时代。
当时的文化可谓辉煌灿烂,甚至成为欧洲文化的重心,尤其艺术上的成就更为惊人,伟大画家林布兰(Rembrant)及Vermeer等旷世人才辈出,绘画及手工艺上的造诣,足为荷兰文化的主要特色;手工艺品中以Delft陶器最具代表性,这种陶器多使用蓝、绿色手绘;此外还有传统的民艺绘画,绘画的范畴从日常用的容器到衣柜桌几等家具;更有荷兰特有的手工制品——木靴(早期居民不可缺的家居用品),多描绘以花草小鸟及国花郁金香等,如此众多的精雕细琢的作品,可窥见传统手艺的灵巧和工匠的造诣。
自十六世纪初开始,荷兰陆续经过三个世纪的战争蹂躏,由西班牙统治再与西班牙抗战复国;十七世纪中叶因殖民地问题而与美国开战;十八世纪中叶法国大举入侵而失国;1814年举行的维也纳会议后,流亡英国的威廉五世得以回国复位,1815年成立了荷兰王国。二十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荷兰为求自保,采取中立而幸免于难,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就被德国所占领,直到大战结束的1945年重新复国。大战过后五十年来,荷兰政府加速复原国力,努力推动经济涡轮振兴贸易,培养现代工业与技术人才,与欧洲各国合作发展经济及军备。加入比荷卢关税同盟、欧洲共同市场以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联盟。时至今日,荷兰已成为世界工业强国,欧洲的贸易枢纽及文化中心。 除了绘画及工艺的杰出表现,今日的荷兰在音乐和体育活动方面也同样人才济济。荷兰人最爱好的是古典音乐,许多州也成立了各自的交响乐团,如:海牙市立管弦乐团、鹿特丹爱乐管弦乐团等,最具代表性的当数与Concert-Gebouw音乐厅同时建立的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这个管弦乐团现已经改名为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属世界一流乐团,是欧洲顶尖乐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