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人寻味的庞大与真实-达人艺典「琴歌」


好唱片该具备哪些条件?好曲子、好演奏、好录音,还有吗?还有完整的唱片内容描述,如此爱乐者才能在每壹张CD当中汲取音乐养分,更贴近音乐本质。达人艺典推出的「琴歌」,这些条件样样具备,详尽的内容外加中英对照,真是壹张该「出国比赛」的好唱片。

「琴歌」从标题上来看,无疑的是壹张关於「琴」的录音,这琴指的是瑶琴、七絃琴,唱片内页的介绍写著,这是中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壹,孔子时期便已经盛行,流传四千餘年,现代人才称之為「古琴」。琴的尺码不大,所以武侠小说裡面的雅士侠客,很多角色随身携带,閒来无事可以於遣怀吟咏,遇上打打杀杀的场合,说不定刀剑就藏在古琴裡,这古琴不仅娱情,还可防身。当然,这些场景多半在武侠故事裡,既然是故事,虚构成份多壹些,真实的琴还是壹件乐器,它陪伴了中国歷史走过数千年的长河,真实的存在中国的音乐文化当中。

 

 

「琴歌」收录十首曲目,有古曲,有新曲,古调也多新唱,内中曲目在唱片内页有详尽的介绍,如果您买了这张唱片,按著内页文字壹曲壹曲听过去,自当收穫良多。即便本来对古琴不怎麼熟悉,感觉有些距离,但跟著文字导聆,仔细品味「琴歌」的音乐,那歷史的长河自然波涛汹涌,随著曲调在脑海裡餘波荡漾。

唱片内页介绍之详尽,我已经推荐,可是曲子我倒是很难写得清楚。十首曲子当中有六首曲子是女声与古琴唱和,四首曲子是纯粹的古琴。开头「忆王孙」出自明朝「东皋琴谱」,唱的是「忆王孙」第壹篇的「春词」,唱得凄美,第二轨的「越人歌」则是谭盾谱曲,算现代曲子,古琴指法编配则是出自演奏者杨青之手。其后「流水」、「无题」、「长门怨」.....壹路下来,曲目典雅,却多是空题,只留想像空间,其餘全在弹指之间发挥。 

关於古琴的录音,「琴歌」是张耐人寻味的发烧片。录音场地选在国家大剧院主录音棚,唱片内页有相关照片,感觉录音室场地非常大,挑高也很高,在台湾很少有类似的录音场地,这麼大的录音场地,对录製古琴来说未必友好处,因為古琴本身尺寸不大,共鸣有限,音量也有限,在大空间很容易把声音稀释掉。还好,唱片内页的照片也透露了端倪,录音时架设许多麦克风,和古琴的距离拉得很近,不仅如此,古琴底下还塞了两支麦克风,难怪「琴歌」的琴音录得形体那麼大,那麼逼真。 


「琴歌」的录音过程我当然没有机会参与,只能从唱片内页的照片推敲,可是古琴现场演奏倒是听过,感觉声响没那麼大,可是「琴歌」的录音颇有日本「三盲鼠」的味道,音像形体都比想像中还要来得更大。就唱片录音的艺术来看,这或许是选择的问题,古琴本身音量不大,这音量不大是相对的问题,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现场拿壹把西洋的小提琴与古琴弹壹样的音阶,小提琴虽小,但音量可能比古琴要来得大,因此,我们录小提琴的时候,可以在舞台周围摆放麦克风即可,但古琴如果如法炮製,那许多揉弦弹拨的细微末节,可能麦克风就收不到了,少了这些细节,古琴就显得不够活生、不够真实,但「琴歌」用多麦克风的技术,巧妙地把直接音与间接音都收录起来,再用录音技术混合,这种「真实」未必完全和听现场壹样,但却表现出录音艺术的内涵。

究竟录音是為了「真实重现」,还是要发挥乐器本身的魅力?「琴歌」裡的古琴听来形体似乎比真实演奏还要大壹些,音乐动态也更大,超出对古琴的想像,但是那细微的指法变换、泛音延伸、揉弦滑音......种种的细节在录音当中,多不胜数,彷彿用放大镜在看「清明上河图」壹般,这样听古琴的美感很特殊,而大胆的录音手法,展现了达人艺典处理古乐的新想法,而真实与夸张之间,如何掌握自如?「琴歌」裡面有很好的均衡感,在放大的形体中展现真实,确实是壹张耐人寻味的新颖古琴录音。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