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音场最深处的秘密】家访画家设计师 陈欢(8)


聆听的LP….听完之后短时间之内绝对不会想听CD!

双陈故事:陈主编与陈欢大哥

"深邃窵远"的音场深度

终于到了试听的时候,一开声的是KKV FXCD 136守护天使,乍听之下就是源源不绝的低频与深山幽谷中传出来的女声,嗯...录音本来就在大教堂,真的很像在教堂,接下来的一张钢琴独奏,不好意思小弟没听过...开始有坐在音乐厅中段的感觉了,钢琴结像在四件式喇叭的正中央,而后,发现到从没这麽清楚的琴槌敲击琴弦后出现的泛音,低音琴弦共振后,非和絃波形互相接触的金属铃震声(用铃震好像有点不太对,不过找不到其他形容词,有兴趣的网兄可以把耳朵贴近平台钢琴,然后大力按下一组低音琴键,自然就会感受到了!不过之后耳鸣就不是小弟能负责的啦...)

当时心裡想是哪位钢琴家触键如此暴力,后来一看CD封面,果然是Ivo Poggorelich 这隻大熊,这时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见识一下大编制的场面了,接着 RR-62巨浪:管絃乐团安可曲,很特殊的编制,管絃乐团缺了高音絃乐器,层次出来囉,一个乐团安安稳稳地坐在四件式喇叭围起来的舞台上,.这时吸引我的不是定位及层次,而是法国号的声音,法国号那种雍容华贵的声音真的很难用言语形容,也没听过任何系统有这麽真实的法国号音色!

而后,重头戏来了,"EMI CDM7 69261 2 贝多芬及布鲁赫小提琴协奏曲"(David Oistrakh),只听了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嘴巴张到下巴差点脱臼...,一开始乐团齐奏的乐器分离度...只能用"粒粒"可数形容,一个个乐器的位置:一、二部小提琴、木管、铜管、中提琴、大提琴、double bass,最后面的击乐群,各种管乐器的前后左右位置可以直接画出来,最夸张的,在音响系统中从来只闻其名未听其声的音场"高度",在此彻底展现,乐团位置的高低,尤其是管乐前后排,以及击乐群发出的音符,在各自的阶梯上稳如泰山地坐着,而且高度就恰恰好是通常音乐厅皇帝位的高度,乐团前段在胸口、中段在下巴(你下巴不是已经掉在地上了)、后段在眼睛水平,音像就这麽凝固在耳前,领奏一出现,又比乐团往前跨一步,而且独奏提琴的高度就硬是与乐团提琴高度多出一个人身,彷彿可以见到圆滚滚的欧伯伯卖力地与一众乐团拼斗,还好录音没有夸张到独奏者随乐句起伏晃动身体时那把琴音也跟着上下起伏,不然真的会以为见鬼了....

DECCA 414321-2 MAHLER SYMPHONY No.5这首管乐部分超大编制的曲子,不愧是Solti的亲卫队,铜管无敌!在此更可体认出管乐器的前后高低左右,不知道是这首还是RR-89 天方夜谭,小弟的木耳朵一直觉得中提琴与第二小提琴的位置与传统位置对调了,在与陈大哥讨论时陈大哥很不着意地提醒小弟其实位置没错,先谢谢陈大哥风度翩翩又不着痕迹地给小弟台阶下啦,不过,到现在还在有点狐疑中,第二部小提琴与第一小提琴的对位在耳中分列左右,.老是觉得中提琴躲在第一小提琴后面...唉唉,大概是系统的拟真度之高把小弟吓傻了!

音乐性还是类比最好

删掉一些中间片段,篇幅实在太长,后来开始lp时间,印象最深的还是同一录音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只能说听到lp版本完全忘了刚刚的音场深度高低左右前后,这这这...就是音乐,数位讯源声音是由点组成,再怎麽细微的点构成的线与面,仍然还是点,类比讯源出来的声音,弦乐就是一片片挥洒下来,管乐与击乐就是一团团地滚出来,那麽的自然,让人注意力只集中在音乐本身,音响性,炒豆声,那都不再重要...(不过还是要这麽高等级的唱盘啦)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