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往事话--ORACLE唱盘改良记


图58:Oracle是一件科技与工艺的结晶,它那精巧的外形融合了实用性及现代的美感,而其声音的评价由前几年的低潮渐渐有上昇回复之势。

记忆所及,第一次看到唱盘大约在25年前,小学1、2年级时,在邻居家中发现这个吸引人的玩意,正方形古朴的木头盒子,右侧是一个可旋转的木柄,上方是转盘,盘的右侧是弯曲管状的金属唱臂,盘的左方则是如号角般的金属喇叭,转盘是以弹簧的张力来驱动,唱没好久速度便会慢下来,此时要再转动手摇柄将弹簧上紧,声音才会趋于稳定,记得唱一面唱片,必须重覆转个二、三遍,那时想要欣赏音乐也真累人,唱针是钢或铁製成的,如小号铁钉的前半截,一根针大概唱不到两、三张唱片便要更换,所以唱盘的右侧有两个凹槽,一个堆满了新针,另一个则堆旧针,有些针大概放太久,表面已有锈痕,唱盘转得飞快(后来才知道是每分钟78转),唱片硬梆梆的,至于声音,以现在的标准而言,实在难登大雅之堂,高低音全无,充满了金属味及沙沙声,仅能算是有声音而已,当时朋友家所播的是日本歌,由于仇日心情使然,不愿久听,但唱盘在找幼小的心目中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进入初中时,对音乐渐渐产生了兴趣,在朋友们家中所见到的唱机大多是落地形的,有如老式落地型电视机般大小,长方形的木头箱子,下面是四根向外斜伸的木脚,中间是唱盘,唱盘的上方是收音机及扩大机,左右方为喇叭,唱头是陶瓷式的鑽石针,可以耐用数百小时,方形的唱臂好像是用塑胶之类的材料製成,无法做任何调整,由上方向下看略成弧形,可补偿循迹角度的误差,那时的唱片和现今的一样,但有段时间国产唱片很流行用半透明的材料製成,有大红、橘红等色,谈不上好看,但至少替这全黑的音乐媒体带来一些变化。为了听音乐总不能老往别人家跑,又买不起朋友家中的大型唱机,只好买了一个手提型有收音及扩大机的三合一唱机,转盘直径只有5、6吋大小,臂管是用电镀的铁管製成,再加上塑胶製的唱头,配个十多元的唱针,也就唱将起来,当时最爱听的便是轻音乐及进行曲,大概唱臂、唱针的品质太差,再加上转盘旋转时不稳定,最常发生的情形便是跳针,有时还会继续跳,在边唱边跳的情况下,一张唱片没多久便唱完了,往往拿了这些有问题的唱片去唱片行换,当场一试又不跳了,有时好说歹说换了张新的,拿回家中还是照跳不误,如此便不好意思再去换,只好想个办法在唱头盖上放个铜板,用胶带固定住,如果还跳,便换个较重的铜板,如此终于将跳针的问题解决,但从未想过会对唱片造成怎样的伤害。这种简陋的唱机谈不上音质,针和唱片磨擦的沙沙声也一直不绝于耳,但未减损从音乐中所获得的乐趣。

近代:惰轮、自动换片、鑽石针

进入高中后,在父母亲的资助下,终于拥有一套"高级"的分离式组合,TANDBERG的喇叭,LUXMAN的20瓦晶体扩大机,配上西德ELAC全自动唱盘,声音自然,和我的手提唱机不可同日而语,当时对音响的认识十分肤浅,也缺乏这方面的资讯,误认为唱盘愈自动愈好,ELAC唱盘只要按"START"钮,唱臂便会自动移至定位开始唱,唱完后便自动归回原位。轴心上可加装特殊的长轴,有自动换片的功能,上面一次可放五、六张唱片,等到唱盘上的唱片唱完,便自动落下一张继续唱,由于该盘是用惰轮驱动,马达的隆隆声经由转盘直接传到唱针上再被放大,往往遮住了音乐中较弱的频段,幸好那时大多听热门翻版唱片,也就不太在意,后来涉猎古典音乐,偶尔奢侈一下,买张原版唱片,才使得唱盘的弱点更加凸显。

高三时利用父亲出国的机会,从香港带回一台THORENS TDl25MK II唱盘及SME3009唱臂,后又配上SHURE V l5 11I唱头,这在当时可算是铁三角 的搭配,那时对唱盘的认识只知道要放在稳固的地方,远离会产生电磁场的电器,唱臂的调整除了依照说明书 上的指示去做外,只有动动针压,加减个零点几克,听听声音有无变化,也不知道调整VTA,仅让臂管和盘 面保持水平,那时MC唱头尚未风行,针尖的形状也 不外乎圆形或椭圆形,对VTA角度的变化不似现今线 接触式的敏感,所以唱臂一调好便很少去动它,当时也 无唱片镇,对于弯曲太大的唱片只有摇头的份,因此"音乐与音响"杂志曾刊登几篇关于如何将弯曲唱片整平的文章;至于信号线及唱片垫对声音的影响,当时尚无此观念,只认为用原厂配备便是最好的。

现代:思想与科技整合

大学四年、军中服役及出国深造、都是在外地渡过的。出门在外,只有因陋就简,买个手提收录音机继续我的音乐生活,唱盘、唱片不便于掳带,自然不予考虑。在美求学期间,曾由东岸到西岸拜访哥哥,他对音响的爱好远胜过我,即使在忙于求学时也会抽空玩玩音响,而且打工及奖学金的收入也有不少是花在这方面上,他那时已工作年馀,自然更有馀力来玩。一步入他的试听室,全部注意力立刻被放在音响架上造型独特的唱盘所吸引,其优雅的外形,加上结合艺术与科技的整体结构,一看便知绝非凡品,记得只有十多年前「比特」所引进的TRANSCRIPTORS唱盘能带给给我如此的震撼,但整体的质感又远非TRANSCRlPTORS所能比拟。因而马上要求开机试听,于是哥哥放上唱片,并旋上我第一次见到的唱片镇,启动唱片后,控制板上立刻亮起橙色的「ORACLE」,到现在才知道她的芳名;想想离开音响圈一段日子,真是落伍了,耳朵习惯了手提收录音机及汽车音响,突听此天籁之音,心中感受之深可想而知。在哥哥住处逗留的七天,大半都是在试听室中渡过,老哥也利用时间传授一些心得,并搬出一些TAS让我阅读,这时音场、音像、定位及透明等观念才开始在心中萌芽。

74年学业告一段落便返国服务,行李中自然少不了一些器材,所带的是BELLES DMC PREAMP附MC唱头放大线路)及MODEL ONE POWER AMP(80W/CH,30安培峰值电流),虽不是顶好,但已是能付得起的最大极限,用以取代机龄已逾十年的MARANTZ3300前级及PHASE LINEAR400后级,等到安装好想试机时,才发现五、六年不用的THORENS唱盘转速不稳定,速度指示灯忽明忽灭;唱臂的油压举臂器也坏了,唱针也得换,想想修复需花一笔钱,千多年的老东西也赶不上现在的要求,不如换一个新的,但以当时的财力,不可能更换心仪已久的ORACLE唱盘,只有退而求其次,以外貌有三分神似的ARISTONRD40唱盘来取代,并配上SAEC407/23唱臂,由于ARISTON所附的唱臂座规格不合,还是由雅士将RACLE的唱臂座稍做修改才能装上,此臂甚重,加上平衡锤后勉强调至水平,那时对唱臂有效质量和唱针顺服度之间的关係不甚明瞭;所以用GOL-DBUG的CLEMENTII唱头来搭配,该头的顺服度为36,在MC唱头中算是高的,装在有效质量甚大的唱肾上,遇到圆心不正的唱片,只见针杆顺着沟槽左右摆动,唱臂却不跟着动,对音质及唱头本身均有不利的影飨,后改换顺服度较低的ADCOM高输出MC唱头,才改善此一问头。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