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出最大讯息的设计方式
观察CD3 Signature的结构,目的几乎都是为了达到更精确、更完整的读取与传输,我认为这种设计方向是绝对正确的,只有讯源将所有最微小的讯号都努力榨出来,后端的线路与器材才有可能得到最高的讯息量。
CD3 Signature采取顶盖滑开的方式入片,与其它的上方入片唱盘不同,当盖子打开时是不能转动的。这个顶盖的滑动非常顺畅,显见这家厂商有极高的加工质量。面板的铝板超级厚,不过我想这是为了要营造出面板弧形的美感,看起来非常大方。Metronome的器材都能透出一种特殊的高科技美感,说实在的,不大像法国气质,而比较接近美国器材的品味。
背板上有平衡非平衡输出各一组,再加上一个RCA同轴数字输出。数字输出的频率并没有经过升频,是固定在44.1kHz。背板还有一个拨杆开关,可以将面板显示完全关闭。这种功能其实可以经过遥控器控制,不过我看Metronome的设计理念,完全以简洁、减少干扰为主,所以采取这种比较费事的做法。
宽大深远自然真实的空间感
我在杂志社与家中都有仔细听过这台CD唱盘。家中使用的器材是Ayre C-5xe前级、McCormack DNA-1 Deluxe Edition后级、B&W Silver Signature 25喇叭;公司使用的器材则是整套DA&T前后级配上Canton Karat M90DC喇叭。不管在哪个系统上,CD3 Signature的声音都让我感到十分享受。
CD3 Signature的特色是什么?简单的说,所有让声音好听的要素它几乎都具备了。首先,它的音场非常宽大,而且是又宽又深,轻易的就营造出极大的正确空间感。什么软件可以验证这种宽大正确的空间感?所有Opus 3的录音都有这种特质。我拿出他们的爵士乐精选「Jazz Delight」来播放,其中有一曲钢片琴四重奏的East of The Sun,钢琴与钢片琴分置于左右两侧,而鼓与贝斯则在中间,一开始钢琴与钢片琴演奏出熟悉的主旋律时,那种和谐的共鸣几乎是充斥于整个空间中,但是又不会让鼓与贝斯的轻松演奏被遮盖掉。听到这样的完美演出,我相信任何音响迷都会感到极大的喜悦与快感。
为何高段的音响迷,最后都走上聆听古典音乐或是爵士乐的不归路?因为好的音响系统可以再生出这类自然空间录音的真正美感,尤其是类似Opus 3这种单点录音的正确、自然空间感,会让你难以再接受任何录音室混音后营造出来的不自然空间感。如果你的古典或爵士音乐唱片越买越多,那表示你的音响系统正处在「正精进」的状态;如果你的唱片收藏中越来越多所谓的「发烧女声」,那很可能你的音响还有改进的空间,让你无法深刻体会自然录音的美感。CD3 Signature这样的优质唱盘,就正可以让你体会到自然空间录音的绝顶美妙之处。
又松又软、甜而不腻
其次,CD3 Signature的音质是又松又软的、它的音色是甜而不腻的。虽然好听,但是却是中庸、正确的好听,而不是人工加料的好听。这种美感就像是用慢火熬出的高汤与用现成高汤烹饪出来的差异,好的高汤可以带出丰富细致的变化,而不是化学材料带出的较单调的口味。与本期另有介绍的T+A D10 SACD唱盘比较,D10的声音有着更精致顺畅的美感,而CD3 Signature则不着重于毫无颗粒的顺畅中高频,而是努力的显示出录音中本来就存在着的各种乐器质感(也包括了一些该要粗糙的质感)。两者的表现都很美,也肯定都能掳获不同口味音响迷的芳心,端看你喜欢那种表现方式而定。
会不会因为太过松软甜美,而丧失了该有的精准动态?放心,我拿出Gentle Thunder那张「Echoes Of The People」播放,第六曲纯粹由打击乐与音效构成,鼓声从四面八方传来的时候,那种低频丰润饱满的震撼力一点都不缺。聆听古典音乐中的大鼓演奏,也证明了CD3 Signature的低频表现健康而动态呈现正确。
既然能够展现出庞大的空间感,中高频的细节当然也是第一流的。尤其是各种录音中的嘶声或是轻微的噪讯,这台CD唱盘也能轻易的再生出来。
当转盘也很棒
由于CD3 Signature的机械结构优异,在家中我也将CD3 Signature的数字输出接到MSB LinkDAC Full Nelson Upgrade数类转换器上,测试它当作转盘的表现。果然,这可以说是我听过最佳的转盘之一,它让这台平价的数类转换器发出了难以想象的美妙声音,所有前面所说的当作唱盘时的好处,当作转盘时也依然存在,可见得Metronome独特的机械结构与各种调声的手段都是真正有效的。
有着正确的设计方式与正确的好声音,我认为Metronome的数字器材以往可能都被冷落低估了,这个厂牌值得音响迷们多加注意。它的各种声音特色都符合音响迷们对好声的认知,拥有这种器材,肯定会让你想要多听好唱片,听得越久,感动还会越多。高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