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姆斯/小、大提琴复协奏曲 psycho


编号:CBS MK 42024

真正的布拉姆斯与别树一格的舒曼

  布拉姆斯多数的作品里,总是潜藏着最多样的表情;他这种风格使任何演奏家无法不正视一种陷阱:如果演奏布拉姆斯的曲子只根据演奏家个人风味来表现少数的情感层面,那么必然会造成整首乐曲只有单调的色彩;以布拉姆斯的小、大提琴复协奏曲而言,在许多以名小提琴家带头的版本里,我们往往只听到一种表情被小提琴主导,甚至会觉得大提琴是多余的,或许正是这首曲子容易被误解的主因。

曲目:布拉姆斯/小、大提琴复协奏曲
   舒曼/钢琴协奏曲
演奏:富兰奇斯卡第,小提琴
   傅尼叶,大提琴
   伊斯托敏,钢琴
   华尔特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
录音:1959-1960 代理:喜马拉雅

  在这张以华尔特为号召的CD中,小提琴是一代大师富兰奇斯卡第,大提琴则一样是超级大师级的傅尼叶;这些大师们都有极强烈的个人特色:大提琴咏叹调式的序奏里,我们可听出中年的傅尼叶仍有深刻追求每个音符意义的倾向,速度的起伏和节奏的强烈多变在在传达深邃的情感。小提琴一出现,你立刻能强烈感受富兰奇斯卡第极为明媚动人的音色,他似乎特别喜欢在抒情乐段极度渲染这种音色,再让旋律线以最圆滑柔美的方式连接;如此充分发挥了布拉姆斯作品里抒情乐段的情感。然后在一大段管弦乐团的合奏里,我们特别感受到华尔特强调了乐曲中的节奏性和偏向开朗的曲风,每一个休止符在他手下都有独特的意义;而各个声部更有完美的互补,我们不要忽略布拉姆斯在这曲子里常在平滑的主旋律下,加上急速反复的颤音和声,形成特殊的风格;这风格被华尔特发挥地淋漓尽致。

  三位大师各自有三种风釆,三种风釆却互补成一绝妙的精品;在第一乐章中,我们特别注意小提琴和大提琴平行发展旋律的乐段:柔媚的高音和浑厚的低音,难道正触及了布拉姆斯心中两种情感的交战?而特别有活动力的乐团总奏,总会令人觉得是情感交战外的一种宣言;因此,你可以依循这样的理路,发现这种版本在「独奏乐器对位」和「乐团齐奏」间有最大的对比和抗衡;于是,布拉姆斯在这乐章中加上多种不同风味的旋律之意图,被这三位大师最充分的表现。

  如果只有淋漓尽致的对比,仍不足以称为完美的诠释;尤其伟大的表现,在三位大师完全捐除己见地融合;最明显的例子,你可以发现在第二主题的吟咏时,首先以傅尼叶的男性化、标准的布拉姆斯个人风范展现,然后富兰奇斯卡第加入使女性化的柔情初现,在此他们两人的特色有尽情的发挥;随后要进入乐团齐奏前,他们立刻变成华尔特的乐器,完全依循华尔特在总奏时要求的节奏感和明朗风味,而完美无缺地衔接了底下出现的乐团齐奏。同样在再现部时以富兰奇斯卡第起始的第二主题极尽柔媚之能事,傅尼叶的伴奏一时彷佛也被感染了;随后在大提琴企图拾回男性化的布拉姆斯时,再度把两只乐器表情一变,而引出华尔特迷人的乐念。两位独奏者无私地配合指挥,指挥也在伴奏时有适切的响应,使这版本成为无人超越的典范。

  第二乐章主旋律在这两种不同表情的乐器间有特出的效果,但富兰奇斯卡第的个人风格仍在随后的独奏乐段充分发挥;反观傅尼叶扮演的似乎是固执的男性布拉姆斯色彩,确实,仔细研究大提琴负责的旋律,这乐章给予大提琴较多厚重乐句的事实可说明这版本非常符合音乐家的创作意图。第三乐章中富兰奇斯卡第把明媚的音色略为收敛,他与傅尼叶在这乐章特别去强调两只乐器的对比和结合;与第一乐章相似的是,本乐章一样在歌咏式的第二主题表现出最完美的典范:大提琴以厚实而明显的节奏呈现,小提琴一接下这主旋律时,我们立刻听到转任对位声部的大提琴仍固执地对抗小提琴的主导;我们甚至可以说这乐章对位声部和主旋律间的对抗是有史以来最佳的表现,如此使乐曲风格更有深刻丰富的内容,布拉姆斯作品里埋藏的种种情感皆一一发掘。

  本CD另一首曲子为伊斯托敏演出的舒曼钢琴协奏曲;如果乐友手上有第二期杂志,你可以了解这位被忽略的伟大钢琴大师如何以深刻地发掘音符背后意义的方式,成功地掌握贝多芬;在这首非常浪漫而且偏向幻想风味的协奏曲中,他却配合着华尔特个人风釆,让钢琴呈现较多的明快风格;第一乐章的主旋律速度显然快了一点,而且伊斯托敏采用相当清脆的音色来呈现,速度的自由更是他的招牌;之后回复成略厚重的音色,但是在他与华尔特故意把乐句的间断极度夸大下,整个乐章在钢琴的多变性格外,更有额外的「欲语还休」憧憬。在第二乐章伊斯托敏的表情极为天真无邪,在乐章的开始塑造了几乎是诙谐曲的风釆;而其后乐段出现非常抒情的部份,他在乐团大提琴的优美里,同时结合了优美与诙谐,令人赞叹他对浪漫主义的深切认识。乐曲突然呈现第一乐章的动机后,直接进入第三乐章;这时伊斯托敏采用了剧烈节奏的旋律分句来处理本乐章的活泼气氛,我们特别注意到他在本乐章一再出现许多粗暴的「突强」──这些突强使本乐章的性格与前两乐章泾渭分明;如果说「幻想」一词的意义在自由呈现最多种类的乐思,那伊斯托敏这种多元化呈现是名符其实的诠释。

  如果你怀疑我对伊斯托敏的赞美有「企图把伊斯托敏提升为超级大师」的嫌疑,我可以承认或许他特别合我的胃口;但我们无法不承认站在乐曲整体考量的立场,富兰奇斯卡第、傅尼叶和华尔特建立的典范无可伦匹;如果你觉得有更好的版本,请你注意是否因为你特别喜欢其中的某一位大师,而忽略其它乐器的对等地位?如果你执意要去偏好那种版本,也请你注意会不会因此觉得某只乐器「多此一举」而伤害了对这一伟大乐曲的热爱?甚至对那张引起抢购风潮的欧伊史特拉夫、罗斯托波维奇与塞尔的版本而言,他们呈现出的多种乐思是否比本版本少了许多,而唯独强调在厚重情绪?或许我们在喜欢一个版本之外,更要留意「此版本是否能让我们对该乐曲更加了解」的问题。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