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听音乐还是玩音响 - Naim CD-5唱盘/Nait 5扩大机/Credo喇叭(2)


        Nait-5综合扩大机的面板也极为简洁,除了五种讯源选择键外,另有静音和单声道切换键,旋钮也只有音量与平衡两颗,背后输入端仍然是DIN五针式四组与RCA一组(另有桥接预备孔),喇叭线端子则只允许香蕉插进入,除了线材规格与众不同外,光就外观上看来,Naim似乎平淡无奇。最后来看Credo喇叭,大概是这套组合中最特别的设计,它沿袭了Naim自1986年的SBL喇叭以来,一向最注重的「Separate Box Technology」(分离音箱科技)设计,将两个单体分别安置在个别的音箱中,并以相迭面开口以求得最干净无失真的声音。高音采用了Scanspeak的布织软半球高音与Naim自行设计生产,加装相位矫正锥的长冲程塑料中低音,再以内建分音器的设计让两个单体能够独立运作(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一国两制』罢)。然而其奥妙之处却在于喇叭箱体相迭却不相连,仅靠着每边三点支撑的方式迭放。先说到三点支撑,可谓物理学中重心最稳的方式(如照相机的三脚架);用来连结箱体的三个小卡榫也以最精密的加工与校准来完成。起初,我还未察觉其设计的特殊性时,只是将两个音箱迭起来而未加卡榫,这种迭法虽然可以分别调整音箱角度,却觉得声音闷在里面,像是口鼻被人蒙住一样。等到卡榫加进去声音才豁然开朗,恢复其应有的水平,且由于卡榫的作用造成音波类似放射式的扩散作用,听起来更自然、舒适。这个小动作消费者在安装时不可不察。

        虽然Naim这套组合的连结具有封闭的倾向,在试听中仍然加入了Marantz CD-16、EAR 834管机、YBA 3α前后级、Spendor G-1000喇叭等参考器材作为比较。结果呢?不管哪种器材的介入,或多或少都会让Naim产生音响性的变化,但音乐性却也少了几分。Naim以一种相当平衡、洗炼的高雅姿态展现动人的丰采,举手投足间没有一丝做作,就像是听现场音乐般的生动亲切。对于不喜欢伤脑筋的玩家而言,Naim替您解决了搭配的问题,它的的组合可以说是摆脱了传统英国之声稳重、内敛而略显迟暮的刻板印象,以一种充满朝气、灵活却温文素净的面貌出现在众人面前。这种没有侵略性、耐听的作风像极了冬日的暖阳,让人有说不出的舒服感。如果拿钢琴家来比拟,Naim像是肯普夫、布兰德尔的自然细腻而非吉利尔斯、范克莱本那样光辉灿烂的风格;如果拿小提琴家来比拟,Naim像是密尔斯坦、克赖斯勒的如歌如诗而非海飞兹、欧伊斯特拉夫的雄壮豪强;如果拿流行歌手来比拟,那Naim肯定是温婉柔顺的邓丽君而非热情奔放的欧阳菲菲了!然而,我们还是得在这里对于Naim的整体表现整理出一番描述:

音质 : 线性旋律而无颗粒感,音质软滑圆润如上好丝绸,看不到纹理。
音色 : 明亮而无阴影,和煦温暖而不刺眼,音染极低,色泽像夏日清晨七点的天色。
高中低频的量感分布 :高频量感饱满、中频充足、低频节制,听小编制的爵士乐重奏
室内乐或奏鸣曲时最适宜。
音场 : 描绘音场的能力属于宏观具体而不追求旁枝末节一型。
透明感 : 佳,但也有如印象派般的湿气润泽感。
层次感 :层次分离度不高,但绝对分明。
定位 : 定位清晰,前后左右的距离皆按比例。
解析力 : 它不是徕卡相机的那种反应,比较接近Hassel或Contax。
声音密度与重量感 : 密度与重量皆不是Naim追求的,所以它没有加油添醋的表现。
瞬时反映 : 快而无压迫感,不是电光火石那种稍纵即逝的速度。
动态对比 : 对比强度大,但绝对强度并未到极限,听交响乐时的力道与架势比较不具
震撼力。
形体感 : 如果以绘画来比拟,Naim不是工笔勾勒而是渲染。
活生感 : 生动鲜活,有在音乐厅二楼听现场的乐趣。
细节 : 拜喇叭之赐,细节颇多但点到即止。
整体平衡性 : 绝佳的平衡感,秾纤合度的音响
效果,「增一分则太肥,减一分则
太瘦」。

        有幸听到整套的Naim,我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Naim的坚持不因岁月而改变,卓然而成一家之言,慧眼独具、不受市场派左右的爱乐人当能从Naim的器材中尽享音乐之美;忧的是在这商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的时代,Naim的政策不知会不会绑住了它的手脚,十几二十年前的家电制品都以耐用、简便取胜,如今的市场则崇尚新功能、折扣战。在大环境如此不利的状况下,我希望Naim仍能保有其独特的市场诉求且不致丧失了竞争力。

        最后的感想则是:这套组合充满音乐性、轻松感与生气,我喜欢它始终如一的个性与简便耐用的操作性,却担心它可能不会是赢得大多数论坛「玩家」注意的器材。「Naim之所以存在,源自于人们在生活中对音乐的喜爱。」Naim的创办人Julian Vereker曾如是说,我相信这句话并不祇是口号,Naim的确在产品中落实了他们的理念。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