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音响的酸甜与感悟


我是一个有近20年烧龄的发烧友,音箱从套装机开始,一路走来,JBLPRO8;KEF3/5A(玫瑰木签名版);JBL 4425;TAD TSM-300,直到现在听的两款书架箱:一是丹拿公司生产的专业监听箱Dynaudio Acoustic Classic 2(以下简称DA-C2,不是现在丹拿公司生产的信心2号落地箱);二是意大利世霸公司生产的小名琴(GuarneriHomage)。

说起现在玩的这两对书架箱,还有一段故事。玩了这么多年音响,我一直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玩音响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最终目的是用自已手中的音响器材忠实还原演奏家所表现的音乐,展现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对作曲家的理解和发挥,充分享受到接近原始录音现场的优美录音。所以虽然济南这个地方现场音乐会不很多,但每次有现场演出,我千方百计场场必听,在现场充分感受优美的音乐和气氛。每次听完音乐会后,有几天都不想再听自已的音响,感觉自已的音响器材与演奏现场那种无与伦比的、美的真实感受差距甚远。即使最顶级的音响器材的重播与真实的现场录音之间仍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Hi-Fi音响的发展道路上还有许多需要人们继续探索和解决的难题!出于以上考虑,一直对自已的器材还原能力耿耿于怀。

对于整个音响系统来说,音箱是最薄弱的、失真最大的环节,首先必须根据自已对还原音乐的要求确定音箱,再来选配其它环节。玩到现在,我追求的目标首先必须保真,其次才是美。能忠实还原唱片的原貌是第一要求。其实当时在玩TAD的TSM-300(现在还保留着),也是一对相当不错的监听箱,但发烧友那种勇于探索,追求完美的精神使我下决心重新调整自已的音响器材。所以我看杂志,都专门挑器材的评论文章看。《高保真音响》杂志,每一期都是第一时间买来仔细阅读。主编潘志强先生和他的同事们对丹麦的丹拿音箱非常欣赏,认为丹拿音箱极为中性、纯净,声音的准确度无可挑剔,质感逼真,密度很高,细节和动态还原一流。所以我特别注意杂志上对有关丹拿音箱的报道和评价,并专门跟踪他们对丹拿老款书架箱Craft的评论。好像从2000年第八期开始,有将近两年的时间他们在评论音响器材时都用丹拿的Craft作为参考箱和对比箱,直到他们杂志社购买了丹拿的落地箱信心2号为止,Craft才逐渐从他们笔下淡出。即然他们对这款音箱有如此高的评价并且一度把它作为参考箱,我觉得这一定是一款非常优秀而全面的音箱。去年夏天我和几个朋友去淄博的大发烧友、著名的《音响发烧站》创始人及版主刘德华先生家里玩时,我向他提起若有机会给我搞一对Craft。虽然他点头答应给我留意,但当时在他家的人比较多,我认为他只是出于礼貌应付我一下,所以回来后并没有对此事抱太大的希望。但大约一个多月后,他托人捎来口信说有一对二手的Craft的专业版DA-C2,问我是否要?我听后高兴的几乎跳起来,立即从济南赶往淄博抱回来。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刘德华先生,是他给了我一个拥有DA-C2的机会。

我取音箱时刘先生曾问我准备用什么功放推DA-C2,因那时我用自已做的胆机(6P3P推挽)推TAD的TSM-300,所以我说用胆机试试。他说用胆机不可能推得好。我说那就抱着DA-C2找功放吧。其实我已有意自已做石机去推DA-C2,但当时没好意思说出口。因为功放从一开始我都自已做,对做功放我有浓厚的兴趣和专业技术(自已是学电子专业的),这些年来情愿花钱加上千辛万苦来DIY功放,也不愿去买一套成品机(其实所花的经费足以买下几套高档成品机了)。音箱抱回来后,我用胆机推了一下,觉的很不理想,好像在听收音机。于是定下心来重新构思一款功放:设计线路,邮购元器件,筛选晶体管,加工线路板,搭试电路,加工机箱,做性能指标测试,前前后后共忙了三个月。最后成型的是一款前胆后石的功放,前级用胆6H30,后级为80瓦石机。完成后马上来推DA-C2。非常遗憾,我听到的声音高频尖刺,中频薄,低频不往下走,声音发硬、发干、发燥,根本不像潘先生他们对这款音箱的评价。自已百思不得其解,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偶尔冒出一个想法:杂志上每次介绍的都是Craft,而不是DA-C2,是不是民用版和专业监听版有这么大的差距?不会吧,丹拿的这款监听音箱被世界多家专业录音室采用,好像中央电视台录音棚里也用了一对作为近场监听(请看唱片《炎黄第一鼓》里的说明)。虽然丹拿公司可能把Craft调校的更有人情味,但Craft和DA-C2的声底肯定是一样的。所以上面的想法一闪念,马上就被打消了。而且潘先生他们一再强调Craft相当难推,推不好只会让声音发干甚至失控。它对放大器的功率及其它性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声音不对一定出在搭配的功放和其它环节上。于是又用了将近五个月的时间,进行功放调整,对各种参数、元器件搭配,做反反复复的调校和试听,其中的辛酸苦辣只有自已知道。最后你猜怎么着?我现在调校出来的声音,已经非常接近潘先生他们对Craft的评价了。

写到这里,大家立即会看出一个问题,你认为调校好了的声音是个什么标准?不能你说好就好,说不好就不好呀!在调校过程中,我也始终反复思考,用什么标准来检验和验收?什么才是正确的音色?什么叫合格?什么叫不合格?因为我身边没有一台参考机型作对比。就是有,谁又敢说它就是绝对正确的?但自始至终,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分辩声音对不对不是凭想像,必须去听真正的乐器演奏出来的声音像什么,而不是只坐在家里的音响前想像自已的声音多么细、多么甜。以现场音乐会为标准,你的器材调校出来的声音越是接近现场音乐会的表现(听现场音乐会要听不用扩音设备的现场音乐会,最好是交响乐),说明你搭配器材走的路方向是对的。出于这个信念,我一有听音乐会的机会绝不放过。通过朋友介绍,专门去山东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的排练厅看他们排练拉赫玛尼诺夫的《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连续三天,我以最近的距离观摩他们的排练。对于演译水平我们不谈,就音响效果而言,那种轻松自然而又细节丰富的气氛,那种丰富的乐器泛音,低频的能量,高频的飘逸和丰满厚实的中频音色,那种宽广深远的音场和无尘无染的透明感,什么天价的音响器材比不上。这种感觉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白天看排练,晚上回到家里找出四、五个版本的拉二,来回比较,反复聆听。你别说,我现在这套土炮功放真有接近音乐会现场的感觉了。我前前后后花费八、九个月的心血没有白费,这是对我最好的回报,想起来就开心!当然,我这里绝没有贬低音响厂家成品机的意思。我只是告诉大家,我认为调校自已的音响系统,最直接,最准确的方法就是和现场音乐比较。在自已的脑海里建立现场音乐的标准,真实人声和真实乐器的标准,以这些标准来衡量评价音响器材,就会胸有成竹。好在济南每年都有那么几场音乐会演出(而且门票不贵),我从来不放过这些绝好的聆听现场的机会。通过在现场听乐团排练,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平常在杂志上和发烧友口中对音响器材美好的赞誉比如:柔和,清晰,圆润,饱满,自然,平衡等,在现场全都轻轻松松地体现出来。我这个人悟性很差,原来对有些音响指标是要靠想象来感觉。但自从听了乐团的排练以后,这些音响要素确确实实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以现场音乐为准,我自已的这套器材有75%接近现场。以前在家里听音乐,不是为音质,音色,就是为平衡,音场等众多音响元素有缺陷而挠头,现在这些都具备了,反而不去想它们了。我说这些并不代表着我的器材就没有改进余地了,是暂时可以松一口气,集中精力坐下来听音乐了。于是,翻出所有唱片,重新听一遍…。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