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将风-TcM十週年喇叭线(2)


非平衡设计

TcM成立的时间还不到10年,但为什麽这组喇叭线要称为十週年纪念线呢?实际上,邓先生投入设计线材的历程,早已经超过十年了,但以前以Power Source为名,后来因为商标登记的问题,他又另外注册了TcM。无论是Power Source还是TcM,都是小邓的力作,而这个十週年纪念系列线材不仅代表品牌的里程碑,更是小邓挑战自己的代表作。

十週年喇叭线的导体主要使用银线,整条线的绞绕都採取纯手工方式製作,因此产量不可能太大。绞绕的方式与角度纯粹是小邓的经验累积,端视所需声音表现的走向做调整。我发现这条十週年喇叭线简直硬得吓人,只能做大角度弯曲,可见绞绕的密度与紧度相当高,也难怪小邓说做线是粗活,要绞得那麽扎实一定花费了非常大的力气。

请注意正负极之间的线径差异,TcM十週年喇叭线採用不对称绕线,正极比负极要粗得多。

十週年喇叭线在设计上的另一个特点是採取非平衡式结构。我们都知道,一般喇叭线至少会有两股线,一股连接扩大机与喇叭的正极,另一股接负极。通常绝大多数喇叭线的正线与负线,不管是粗细还是构造都完全相同,也就是平衡式结构,但十週年喇叭线从外观上便能明显地发现,红色的正线要比黑色的负线粗得多,就变成非平衡了。非平衡的喇叭线并不是新鲜事,讯号线或电源线也都能做成非平衡,但最关键的秘诀在于谁该粗?谁该细?粗的又要比细的多几倍?并无定论,完全看设计者的功力,而这也正是小邓历经无数次的试做与尝试后,才得到的成果。

与莽蛇缠斗

在对声音的描述前,我想一併说一下我使用十週年喇叭线的心得,提供有兴趣的音响迷做个参考。十週年喇叭线的线径不算细,虽然还不致于太粗,但却相当硬,不太容易在小空间中圈转使用,像我就是吃足了苦头,费尽九牛二虎的吃奶力气,才在我稍嫌侷促的聆听室裡把十週年「莽蛇」安顿好。这对时常要更换器材设备的音响评论员来说,的确有点不方便,不过,对于大多数音响迷来讲,我相信影响不大,因为十週年喇叭线是一条接上去就不会想换下来的好线,只要你有适当的空间,花些小小力气把它装好,它可是会让你的聆听生活凭添无上乐趣喔!绝对值得啦!

全频段一致的速度感

聆听时搭配的器材是PMC LB1 Signature喇叭,前级为AVM Evolution V2晶体机,后级则是D类放大的Nu Force Reference 9。我的系统原本就具备速度感优异的特点,而十週年喇叭线将这个优点再度扩大,而且它不但快,全频段几乎快得一致。这样有什麽好处?由于喇叭系统中低音单体的反应速度比不上高音,如果这时候连线材传递低频的速度也比高音慢的话,就会再拖慢低频段声音的反应,而使音乐的活生感与力度打折扣。但十週年喇叭线的低频简直快如闪电,而且质、量兼具,让乐曲显得激昂而充满能量。例如聆听柴可夫斯基的「义大利绮想曲」(Chesky CD-12),当中铜管以短促的颤音连续吹奏时,竟然会有类似机关枪连珠发射的效果,且大鼓明快果决,毫不拖泥带水,让整个乐团呈现出极为均衡的态势,深具大将之风。

沿用Reference的暗红色外观,线身上面的Special与10th Annivarsary字样则代表TcM的最高桂冠!

深刻的轮廓与线条刻画

十週年喇叭线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对音像轮廓具有相当优异的掌控能力。它让音像变得非常凝聚,尤其是中低频,真实而具像地浮凸于音场之中,让听者产生一股真实的感动。这对音乐聆听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条件,不仅可以赋予音乐生命,更让演奏或演唱者如实的站在眼前,简单地说,就是具有活生感的声音。

当声音凝聚、轮廓深刻后,十週年喇叭线又再延伸出另一项优点,就是音场的塑造与层次定位特别鲜明,让交响乐的聆听真正成为一种享受。例如RR最为人熟知的HDCD Sampler(RR-S3CD),十週年喇叭线的音场硬是比别人宏大深远,声部的层次与定位清晰可辨、历历在目,可说将此录音典范做了最佳诠释。请尽量换上你手边最好的录音吧!透过十週年喇叭线,你一定可以发现更多。

强大的动能

十週年喇叭线的能量感也特别优异,系统像是吃了大力丸,或是像装了高价电源处理器,充满了动能与能量。聆听具有节奏感的音乐,你会感受到大鼓踩踏一阵阵地直击胸口,心跳不由自主跟着颤动;交响乐的动态与明暗起伏更为鲜明,情绪也随之激昂不已;史塔克无伴奏大提琴似乎变得更加轻盈流畅,因为强弱对比的落差又更大了。

总之,这是一条会让你的系统明显升级的好线,同时也会改变你对线材在系统中所扮演角色的认知,尤其你的系统越好,它越能显现出其价值。至于十週年喇叭线值不值得花这麽多钱呢?我只能说,有时候这种提升是花钱都不易买到的。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