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MAHA S1000系列音响组合复古风格的新精神


        日本YAMAHA在去年7月份推出了一组採限量发售且以全平衡架构为基础的SACD光碟机与综合扩大机,并命名为S2000音响组合,旋即引起业界高度关注与讨论风潮。对于一家曾经率先成功导入DSP数位技术于环绕扩大机且拥有极高市佔率的音响公司而言,此时竟然主推纯音响产品,似乎让人觉得音响产品也开始吹起浓浓的复古风了。

        宏观地说,其实不单单是在音响市场,举凡时尚精品、汽车、服装乃至于学术界不也正是如此?每隔一段时间总是会走上这麽一小段回头路,除了在此过程缅怀旧日的总总的美好与甜蜜,也不断发生新旧之间的辩证,其实最终结果还是融入新的思维与新的技术从新出发,我们的历史与文明总是在此反覆修正的过程中迈向一个崭新的境界。

        改以微观角度探索,其实来自立体声纯音响演化而出的多声道AV综合扩大机,经历这十几年剧烈的音效格式转变,也逐渐成熟稳定、市场也渐趋饱和。部份消费者也将玩赏的重心从新移回纯音响领域,例如LP黑胶唱片与唱盘又成了讨论话题,音响厂商当然得掌握此风格转变,提供消费者想要的产品。因此Yamaha採限量发售方式,笔者认为倒不是原物料取得困难或是行销技巧,应该只是小量试探市场的风向球。

        今年5月Yamaha再度推出较低一阶的机型:S1000组合。此组合中包含CD-S1000 SACD光碟机与A-S1000综合扩大机,与S2000组合相比,除了部份电路改为成本较低的非平衡放大外,其馀精华悉数保留,最重要的是价格也廉宜不少。这对目前饱受百物涨价、唯独薪资不涨所苦的消费者来说真是项好消息。

复古风格的外型

        既然是复古,当然外观设计上自然带点往日情怀,CD-S1000与A-S1000的机身有着70年代YAMAHA方正平直的线条所代表的洒脱与俐落,两侧的澹雅木纹色泽的护板也是当年高级机型才有的配备。对笔者而言,最特别的是电源拨杆开关,想当年笔者还是小学生,曾至当年位于信义路的国际学舍(编按:现今大安森林公园的位置)参观过音响大展,对当时Yamaha扩大机所採用的拨杆开关留下印象深刻,如今在S1000组合上又看到它了。

        CD-S1000採承片盘中置设计,取得良好的抗振效果。实际操作承片盘进出,整体动作优雅而且安静,看来Yamaha自行开发光碟驱动结构之实力还是一等一的好。背板上除了类比RCA输出端子之外,也设有数位同轴与Toslink光纤输出端子各一组,可作为外接DAC升级之用。

        A-S1000也是一部典型的综合扩大机,在8Ω负载条件下,每声道输出功率为90W,若阻抗降至4Ω,输出功率则提升至140W,显见电流输出能力不弱,在一般居家聆赏环境中搭配效率或阻抗较低的扬声器也能胜任愉快。本机拥有完整的唱头放大等化电路,可以搭配LP唱盘使用,MC/MM两档增益选择可以匹配不同输出能力的唱头,适应性相当广泛。

        这两部器材面板与遥控器上功能按键数目不多,均只保留必要且实用之功能,因此操作相当简单,家中成员不分老少都可以轻鬆上手。

        拆解检视机体内部,机身皆以厚度1mm以上的镀锌钢板构成,同时前后面板之间还增设补强框板予以强化,真正是高刚性的机体设计,莫怪乎在搬运时觉得这两部机器份量颇重,察看资料才知分别重约15Kg与22Kg,真是扎实有料。而机体下方的脚垫亦可以藉由旋转来调整高度,让机体保持于最佳的水平状态。

创新的浮接电路架构

        与早期日本器材重电路、轻电源的作法相较,Yamaha的CD-S1000 有着超越同级器材的加重电源设计,因此本机的位于机体后方的稳压电路板远比价位更高者複杂多多。主要供电核心是外包隔磁环EI结构电源变压器,次级抽出多组独立绕组分别供给数位控制、马达驱动、萤光显示与D/A转换等电路,每组电源电路都有独立的整流滤波与稳压IC,让每个单元电路彼此之间不会互相干扰。而最重要的D/A转换部份之稳压电路则选择以高速、低杂讯、低内阻等优异特性闻名的併联式稳压(编按:这是本刊的老读者好久没有听到的熟悉字眼),喜爱DIY的发烧友就知道併联式稳压的效能是一般稳压IC所难以企及的,值得注意的是本级稳压选用Nichicon Gold Fine系列5600uF/56V四只电解电容作为储能与滤波,保留了丰沛的动态馀裕。每声道各选用一只美国Burr-Brown所推出的 PCM1796 24Bit/192KHzDAC晶片,以平衡架构输出电流信号,再经I/V转换与滤波网路直到输出端才转换为非平衡模式输出。整片DAC电路重要的电源与信号路径还慎重地使用导通阻抗极低的铜片与铜棒来替代一般PCB上铜箔,不仅降低电源的内阻也降低信号的输出阻抗。
       
        扩大机A-S1000的电路设计同样十分先进与创新,首先介绍的是它将平坦放大与音质控制电路整合在一起,熟悉扩大机电路架构的读者都熟知传统前级放大都是平坦放大与音质控制以一前一后的方式逐级串联配置,但Yamaha的设计团队认为逐级串联配置不仅放大前一级信号,也同时将前一级的杂讯加以放大,因此改以类似加法器电路方式让音量控制与高、低音质放大电路以3个独立放大电路併联,并于输出端将信号加总在一起,如此一来,降低杂讯被放大的可能因素,却又能保持原有的完整功能。此外当高、低音质控制旋钮位于0dB时,本机会透过继电器将高、低音质控制电路与音量放大控制电路区分开来,彻底隔绝彼此相互干扰的可能性,这是一个相当富巧思的设计。

        A-S1000的后级即是Yamaha开发的浮接平衡功率放大(Floating Balanced Power Amplifier)电路,信号一进入即分成正反相分别驱动两组全对称架构的放大电路,直至扬声器端,包含电源电路全程不接地,因此不会自接地端感染到任何杂讯。此放大电路同样必须仰赖良好的电源才能有所发挥,为此Yamaha向日本Nippon Chemi-con特别订製了18000uF/63V高品质电解电容4只来提供强劲纯淨的电能。

        本机的MC/MM唱头等化放大电路绝不是聊备一格而已,MC放大是高级的全晶体全对称架构,MM放大也是FET串叠差动输入的全晶体优异电路,就连耳机输出也设有独立的放大电路驱动,不像普通扩大机简单地自功率级输出端接一只衰减电阻来推动耳机那般便宜了事。

良好的低频控制力

        在本刊试听室搭配Audax A-651扬声器展开正式试听,开机一段时间之后,A-S1000扩大机的温升较高,显见本机功率级採较深偏压设计,让小功率阶段处于高偏流的低失真状态,不过对于机器的散热就需要稍加注意,。声音表现方面,首先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扩大机对扬声器有着很好的控制力,因此低频的量感与整体动态都表现的相当强劲,在听大陆歌手朱哲琴所演唱的阿姐鼓一曲中,电子合成器所发出深沉与庞大的低频凝聚且结实,不会失控而煳成一片。整体的声底属Yamaha贯有的澹色调风格,极低的噪讯也衬托出透明的声音;但音场较为前倾,迫近的音像让人有更接近现场的感受。根据以往的搭配经验,本组合很适合用来推动效率不高、音色较柔和的扬声器,可收振衰起蔽之效。至于音质的细腻度还是离高级机种有些许差距,毕竟这是组定价仅12万左右的组合,很难苛求这方面的表现,不过试听过程中,蒲总拿出日本Harmonix X-DC 「Studio Master」 350电源线与RF-909X脚垫让笔者试试看,一经换上,整体的和谐感与细腻度改善幅度惊人,显见这套组合对于周边器材的敏感度较高。

        在此物价飞涨的时代,以12万元的代价买到如此製作精良、份量十足的SACD唱盘与扩大机,平心而论,确实物有所值,虽然对于周边器材的敏感度较高,不是随便一放就有好声,但只要细心与耐心兼具地搭配扬声器、线材或是垫材,不难营造出极具水准的声音,其间更能获得宝贵的选择与搭配的经验,对于个人音响功力的提升颇有助益,因此是套值得用家好好经营的优秀组合。由于採限量发售,有兴趣者请务必把握机会前往展示处亲自试听。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