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都把音响当作男人的专利,但女性发烧友其实也不少,甚至有人说女人的耳朵比起男人还要灵敏,理当更能懂得「发烧之乐」。不过我辈发烧友买音响总是少不了太座的意见,这是音响厂商所谓的「老婆接受指数」(Wife-acceptance-factor,简称WAF),音响要做得漂亮,老婆才会同意把器材迎娶进门,我倒不认为女人挑音响光看外观,而是要从音乐下手,要是老婆也爱听音乐,肯定会支持老公玩音响,而瑞鸣唱片新推出的「玫瑰三愿」,就是我认为可以让太座也爱上音响的迷人唱片。

「玫瑰三愿」有着很中国的专辑名称,但从曲目挑选到唱片製作,则是中西合璧,展现出独特的风格。专辑名称其实选了第13轨黄自创作的「玫瑰三愿」,内文介绍写得很抒情感性,也把创作背景交代,这短文写得极好,容我暂做文抄公:「这首作于1932年6月2日的艺术歌曲,恰于淞沪会战结束不久诞生,龙沐勋作词藉玫瑰之愿寄託感慨,曲折表达对国破家亡的一腔忧愤;黄自则谱以细腻优美的曲调,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一段深意:『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我愿那妒我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好教我留住芳华……』。」
这段文字,中国人来读肯定感触良多,不过瑞鸣的用心不仅在中文的说明,英文对照的唱片解说更是精彩,没有照翻的生硬,却是流畅又有故事性的英文解说。像是「好教我留住芳华……」,中文的语意不仅是玫瑰芳华,这「华」字更代表中国,如果不解释,老外肯定看不懂「玫瑰三愿」怎么寄託国破家亡的悲愤。而英文的解说也为黄自抱不平,这位才华洋溢又英年早逝的作曲家,竟只有中国人认识,无缘扬名世界。我相信「玫瑰三愿」如果在国际间广为流传,一定有很多演奏家对黄自或当中收录中国音乐家创作的曲目感兴趣。

「玫瑰三愿」虽是很中国的名称,但曲目中西兼顾,1~7轨选择西方曲目,而8~13轨则是中国作曲家的曲目,全片走室内乐模式,由钢琴与大提琴合奏,演奏美极了。音乐由柴可夫斯基的「夜曲」展开,描绘出宁静的音乐气氛,大提琴如歌般地吟唱,透露着澹澹的忧鬱伤感。或者你更熟悉布鲁赫的「晚祷」(唱片作「希伯来的祷歌」),钢琴宛如叹息般的迴盪,大提琴则娓娓道出庄严的旋律。或者想体会音乐中的浓情蜜意,那艾尔加的「爱之礼讚」(唱片作「爱的致意」),大提琴流畅的旋律线,伴随着钢琴跳跃的和弦,音乐洋溢着幸福感。 你说,如果在结婚纪念日上播放这首「爱之礼讚」,太座不能心领神会吗?
后半部的「玫瑰三愿」,诠释中国作曲家小品,虽是中国作曲家,但却都是新曲,是从五四运动以来兴起的新音乐,写作用的是西洋音乐的方法,取材骨干却是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浓郁的中国味都藏在裡面。沙汉昆的「牧歌」有着广阔的景致,音乐带着雄伟的气势,用钢琴与大提琴演奏则显清新可人。贺绿汀的「嘉陵江上」与「摇篮曲」,相信许多资深古典爱乐者的CD架上都没有这些曲子,音乐不仅美不胜收,更蕴藏着强烈的情感。片末「茉莉花」则是重新编曲,大提琴诉说着「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芽,又香又白人人夸」,钢琴则衬托活泼跃动的气氛,这茉莉花美丽而不伤感,音乐中彷彿可以闻到澹澹的清香。

「玫瑰三愿」的大提琴由马新桦演奏,钢琴则由冯丹担纲,这两位都是中国「国家级」的器乐演奏家。
「玫瑰三愿」的大提琴由马新桦演奏,钢琴则由冯丹担纲,这两位都是中国「国家级」的器乐演奏家,唱片内文解说有两位演奏家的详细说明,买了「玫瑰三愿」你就能深入瞭解。不过录音部分延续了瑞鸣的坚持,声底通透且空间感明晰,没有太多人工加料,让音乐呈现自然的面貌,后製并送往德国老虎鱼处理,录音更显精緻。
记得,下次如果太座唠叨怎么花这么多时间精力在音响上面,请拿出「玫瑰三愿」,直接用「爱之礼讚」告诉太座,玩音响听音乐都是为了她的幸福,一切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