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托克:钢琴协奏曲1,2,3(Bronfman钢琴)


SONY SBK89732

 

    巴托克(1881—1945)是匈牙利人,20世纪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少数几位大作曲家之一,作品高度创新,既有深厚的民间音乐根基,又装备了精良的乐队写作技巧,常常制造出毫不逊色于本世纪另一位大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早期音乐的那种紧张度。尤其在打击乐的使用上,更是前无古人的大胆、泼辣,让各种打击乐器作出了至那时为止的最为充分的精彩表现,音乐的个性十分鲜明。

    《第一钢琴协奏曲》集中体现了巴托克音乐最激进的一面,刺耳,喧嚣,狂躁不安,既不动听,又难于演奏。首乐章一开头就有令人不安的预示,往下听,其主题特征居然是在乐队作切分节奏的背景配合下,以重叠八度的威猛的钢琴作长达14次的同音捶击,音乐是这般闻所未闻的冲动,刺激。甚至在接下来的慢乐章里,也是这种节奏因素起着结构主题的作用。总之,无论你听了是否喜欢,你至少不可能对它无动于衷。

     《第二钢琴协奏曲》的首乐章,乍听起来,仍旧是狂躁不安。节奏短促,铜管乐闪烁的光焰咄咄逼人。然而接下来的慢乐章却枪法一变,鼓声代替了号声,隆隆地滚过,仿佛夜色一阵阵地浓了。但夜晚并不总是沉闷寂寞的,细心聆听,森林和田野之夜,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鸟儿虫儿的幽鸣。有时候,这许多来自四面八方的幽幽声响还会交汇在一起,十分热闹哩。巴托克的这段“夜晚音乐”非常著名。

      1945年9月,战争结束了,但流亡在美国的巴托克,却没等尝上一口胜利果实便离开了人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巴托克最惦念妻子日后的生计,拼命赶写这首《第三钢琴协奏曲》,为的是在他死后,妻子可以她钢琴家的身份,享有此曲演出时的独奏专利。此时的巴托克,贫病交加,生死飘摇。回想在美国的流亡岁月和种种蹉跎,又益发加重了他的思乡之情。旧人,老妻,故土,这一切多么平易近人,又是多么意味深长!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