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柏林德国国家歌剧院


柏林德国国家歌剧院,初建于1742年,自从建成以来,它饱经了沧海桑田的变幻,是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

本世纪初,经过1918年的革命之后,激进、探索的艺术风气,曾在这里盛极一时,几乎每年,都要举行新作品的世界首演。但是仅仅20年后,这座剧院就目睹了一场文化的劫难。当时在戈林的指使下,纳粹分子连同一些天真的青年学生,在剧院前的广场上,堆积起如山的进步书籍,然后统统付之一炬。

到1945年,苏军攻克柏林,剧院所在的菩提树下大街,又成了第三帝国灭亡前最后一场血战的战场。剧院也在炮火中化为一堆瓦砾。二战结束后,经过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的全力振兴,才重新繁荣起来。

剧院坐落在柏林市最有名的菩提树下大街(Unter denLinden)上,这条街东起马克思恩格斯广场,西至勃兰登堡门,全长 1400米。道两旁,古老的历史建筑,像博物馆、图书馆,洪堡大学等等,比比皆是。

因为菩提树树影婆娑,清香宜人,所以深受柏林市民的喜爱,不但在街两旁遍栽菩提树,还特别设了法规,不许沿街的建筑物盖得太高,免得影响树的生长。

就是在这条街上,1740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刚一登基,就下旨盖了一座豪奢的大剧院。兴建的目的,当然是要为自己新执掌的专制政权扬威争光。

承当这项工程的任务,落到了当时在波茨坦宫廷效力的著名建筑家文茨劳斯·冯·诺贝尔斯多夫头上。他用了两年时间,将剧院盖成,到1742年12月7日,就以时任宫廷指挥的克劳恩的一出《凯撒与克里奥帕特拉》,正式开幕演出。

这家剧院虽然注定了日后要成为德国歌剧的大本营,但在初创时,仅仅为了想扶植本民族的艺术风格,就很费了一番周折,因为上至腓特烈二世本人,下至大小廷臣,这一班亲贵显要,嗜好的是意大利的艺术,而所谓皇家剧院,就是要满足他们的消遣娱乐之兴,普通民众在这件事上,根本没有发言权。剧院所有的演出都向公众开放,是迟至19世纪初的事,那得感谢当时占领柏林的拿破仑大军。

一般皇家剧院里等级森严的情形,这里也不例外。贵族总是有楼座包厢可坐,而即便是最上层的资产阶级,也只被允许坐在池座的前排。所以有人把皇室的包厢,当做官场的阴晴表来看——延臣与王上距离的远近,大至就反应他得宠的程度。

这一来又产生了新的问题,楼座不许平民擅坐,有权坐的贵族却又总是坐不满,因为全柏林与波茨坦两地权贵的数目.也不足以每晚都将剧院的楼座,用礼服和珠宝装点得花团锦

簇、气派非凡。而王上不惜巨资修建金碧辉煌的大歌剧院,就是要的这个气派,不得已,只有采取变通的办法,削减演出的场次。所以剧院在最初建立的时候,每周最多只演两场。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