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


有这么一种看法:要想知道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有多高,看它的歌剧院就知道了。这种观点,不分国家、历史,不讲文化差异,实在失之武断。但若真把剧院当作城市文化风彩的一面橱窗,那再没什么能比大都会歌剧院(Metropolitan OperaHouse)更好地展示纽约这座国际商业中心的气派了。现在这座大都会歌剧院建成于1965年,是纽约林肯表演艺术中心的核心部分,它的建筑风格,融古典与现代于一体,规模庞大,能容纳4 000多名观众,是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大剧院之一。

除了大都会歌剧院之外,纽约市还拥有世界顶尖水平的交响乐团和大名鼎鼎的百老汇歌舞剧院,这几处地方,历史都不算长,要和旧大陆那些久享盛名的艺术团体比起来,只好算是小兄弟。纽约爱乐乐团的历史还可以追溯到1842年,而大都会歌剧院则是直到1883年才成立。

美国独立之初,文化娱乐事业,远不像今天这么发达。那时,即便是上流社会的观众,除了一种叙事歌剧(以流行曲调填新词的杂烩)和偶而来访的意大利歌剧之外,别无可看。产自美国本土的作品,更加寥寥无几。在1781年,倒是上演过一出美国人创作的音乐喜剧,名为《密涅瓦神殿》,华盛顿亲自出席观看。但这多半不是为了剧作,而是为了作者。此人名叫弗朗西斯·霍普金斯,却不是个藉藉无名之辈,他出身律师,当过法官,还签署过《独立宣言》,据考证,美国的星条旗就是出自他的设计。可以想象,这出戏现在早已失传了。

到19世纪中叶,意大利歌剧在美国独霸天下,几乎就成了歌剧的同义词。1854年,纽约市建成了一座音乐学会歌剧院,此后的几十年里,威尔第的大部分歌剧,都在这儿首次与美国观众见面。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的缘故,想在这座剧院里享到包厢的特权,是太难了。有一批纽约的豪商巨贾,就因为无法坐到包厢,觉得很没面子,而愤愤不平。

愤愤不平的结果,是要另起炉灶,盖一座属于自己的大歌剧院。这些人都是腰缠万贯、一掷千金的大款,为了要当一回歌剧院的主人,他们一下子认捐了一笔80万美金的巨款。于是就产生了一座大都会歌剧院。有趣的是,这些人在1892年剧院大火之后,曾一度收回过经营权,看他们的经营方法,就不难窥其心态于一斑:这个名为大都会歌剧院不动产公司的机构,把剧院租给每一个成功的制作人,却不收一文钱的租金,他们所要求的,只是使用包厢的特权。

剧院的选址,是在百老汇第39大街和第40大街之间。说来难以置信,建筑师J·C·凯第平生还从没盖过一座剧院,据说他以此为荣,夸口说他这辈子从未进过任何一家剧院。

到1883年10月22日,大都会歌剧院正式落成开幕,当时耗资173 200美元。剧院的外表,因为用朴实的黄砖,看起来单调乏味,但内里极其豪奢,单是一个华丽的马蹄形观众大厅,就耗去了大部分建筑资金。观众厅有4层,122个包厢,音效据说非常好,不过为了突出主楼层,而舍弃了两层楼座,大部分的观众,视线都很差。另外蹩脚的舞台装备,也拖了剧院的后腿。

大都会歌剧院的首演剧目,是法国作曲家古诺的《浮士德》,之后便推出了一系列意大利作品。不过它在经济效益上出师不利,第一季就大大蚀了一笔。于是股东们收回经营权,委任指挥家列奥波德·达姆罗什为剧院的艺术指导。

达姆罗什是德国人,由医学博士改行干指挥,在当时的纽约音乐界,举足轻重。他使剧院改换门庭,大演德国剧目,还举行了瓦格纳《女武神》的美国首演。可是一个演出季还没结束,达姆罗什一病身亡,他的幼子沃尔特继任指导,这就正式开始了大都会歌剧院历史上的“德国时期”。此时不但瓦格纳后期的几部大作,从《名歌手》、《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到《尼伯龙根指环》,全都得以上演,而且所有剧目,不论国别,一律用德语演出。

20世纪初,大都会歌剧院的经理是位奥地利人,名叫海因里希·康瑞德,他替剧院招揽来两位传奇性的大明星:意大利男高音卡鲁索和俄国男低音夏里亚宾。另外他还做了两件惊人之举出来。

头一件,他悍然侵犯德国人的知识产权,在瓦格纳的绝笔之作《帕西法尔》版权期满之前,抢先在大都会歌剧院将它搬上舞台,结果惹得盘据拜罗伊特的瓦格纳家族大为光火。此前这部名剧,在拜罗伊特以外的地方,还从未亮过相。第二件事,他企图力排众议,在大都会歌剧院上演理查·施特劳斯的《莎乐美》,此剧是由爱尔兰作家王尔德的同名剧本改编而来,要知其时王尔德的大名,足以令一班自命高尚的绅士淑女们掩耳不迭,而被目为瓦格纳衣钵传人的施特劳斯,其音乐的激进与大胆,也很为时人诟病。总而言之,在纽约当时保守的舆论界看来,演出《莎乐美》,简直就是亵渎圣经,有伤风化,所以演出计划最终只得胎死腹中。

但康瑞德的魄力,还不止于此。大作曲家马勒,时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院长,经过10年励精图治,正将该剧院的水平,提升至历史性的巅峰,却为了人事上的波澜,而不安于位。大都会歌剧院于是抓住时机,将他聘来。1908年元旦,马勒正式在大都会登台演出。

康瑞德的继任者里,有一位加蒂一卡萨扎,他是米兰斯卡拉剧院的原总监。他从米兰请来另一位指挥界的巨人,这个人,不消说,就是托斯卡尼尼。为了使两位指挥大师配合演出,大都会剧院特别安排了一种双头制,托斯卡尼尼任首席指挥,马勒则是德国歌剧的首席指挥。这两人都以独断专行而知名,配合的效果,也不理想,但这一时期前后,大都会歌剧院名家荟萃,灿若星河,推出了100多部作品,演出几千场,几乎场场精彩,真正使得大都会歌剧院名扬全球。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