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维尔.马里纳80庆典


  内维尔·马里纳,这是当今指挥家中一个响亮的名字!

  但凡古典音乐爱好者,没有不知晓这个名字、没有不听他的唱片的。而且,每个爱乐友都知道,在马里纳辉煌的音乐生涯中,他的名字是与他创建的英国圣马丁乐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为庆贺内维尔·马里纳爵士80周年诞辰,环球Philips公司今年精心推出了这款名为“庆典”(A Celebration)的纪念专辑。专辑由四张光碟组成,三张CD和一张DVD,内容丰富,演录精彩。这是马里纳指挥风格的写照,更是他艺术历程的浓缩。

  即使与指挥帝王卡拉扬相比,马里纳爵士的录音在数量与品质上也不遑多让。据Philips资料,马里纳是世界上录制唱片数量最多的指挥家,而且这一记录一直保持至今。马里纳与Philips公司合作录制的作品丰盛,可供选择的材料很多,这是制作这个纪念专辑的最大优势。但正因为丰盛、精彩,要顾及作品的覆盖面,遴选出最具代表性和纪念意义的录音,又反而是件难事了。好在,这款纪念专辑基本上是按作曲家和作品的问世时间排序的,现在,我们可以寻着这几张碟片的音影轨迹,去简略地浏览、重温这位杰出指挥家的艺术风采。

  CDⅠ——维瓦尔第、亨德尔、巴赫、阿维森、博伊斯、莫扎特作品选
  
  此辑主要收录的是巴罗克时期、古典时期及向浪漫时期过渡的经典作品选。

  维瓦尔第是兼具小提琴家的作曲家,小提琴协奏曲在他指挥演绎的所有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样有小提琴家出身履历的马里纳对小提琴和弦乐具有特别的热爱与敏锐的掌控力。同样,他与圣马丁乐团合作的维瓦尔第作品录音,在他所有的录音作品中具有最亮丽的光彩。如他们在Decca演录的“12首小提琴协奏曲”、“异乎寻常”,都获得了“企鹅三星带花”殊荣。而《四季》,应该说是考验乐队演绎巴罗克音乐水准和品味的试金石。马里纳与圣马丁的这个录音只选了“春”的三个乐章,但一听便知,其中最亮彩之处,当然是弦乐,是小提琴!小提琴那份清丽,弦乐群那份淳厚。《四季》的录音版本如汗牛充栋,但我们仍然能从这里体味到“马里纳之声”,那就是其中弦乐的魅力!

  在巴赫的室内乐演奏方面,圣马丁室内乐团和马里纳爵士的名字对爱乐友们也早已是如雷贯耳。圣马丁室内乐团的录音作品中,几乎将所有巴赫重要的室内乐作品一网打尽,而且张张都可以说是权威版本。巴赫的音乐在马里纳的演奏和录音曲目中也是风格独具的。不少指挥家对巴赫作品往往追求严谨精确,与这些录音不同的是,马里纳的诠释已经“提前”地带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线条清纯明晰,可能这样处理不能让某些矜持的乐评家们满意,却因此更受普通听众的欢迎。这些录音中有多张CD荣列企鹅三星带花、《唱片艺术》最佳金曲名榜,说明他的演绎并不脱离高雅而得到业内专家的肯定。这里选录的是巴赫的G大调第4号“布兰登堡协奏曲”。它是所有6首“布兰登堡协奏曲”中最为轻快的一首。因此,把它处理得“浪漫”一点,既保留了巴赫作品的严谨丰厚,又体现了其中的华彩和深情。这种“20世纪的巴赫”是圣马丁成功地创造出的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巴赫,录音显示出的无穷魅力,使聆赏者无人不惊讶,不叹服!
  
  CDⅠ上还有亨德尔的“水上音乐”、英国作曲家、管风琴家阿维森(Charles Avison,1709~1770)的“在斯卡拉蒂之后的大协奏曲”、博伊斯(William Boyce,1711~1779)的D大调第五交响曲。这些作品浸透着巴罗克时期音乐的古典光华,明朗、纯洁,没有一丝现代音乐中的灰暗颓萎气息。马里纳与圣马丁乐团用他们出色的演绎,保留了音乐中的纯美之风。而莫扎特的那首最著名的G大调小夜曲,马里纳已经能大胆地用更多的浪漫手法去诠释了,作品本身就沐浴了浪漫时期的曙光,圣马丁的弦乐之声在这里溢漫出了醉人的光彩!
  
  CDⅡ——贝多芬、罗西尼、瓦格纳、比才、勃拉姆斯作品选
  
  CDⅡ上遴选了浪漫时期的一些经典录音。

  在马里纳的录音作品中,交响曲不是重头戏。但这张CD上收录的贝多芬的“威灵顿公爵的胜利”,又称“战役交响曲”,既是乐圣作品中录音版本不太多的一款,又是马里纳与圣马丁乐团在交响音乐方面精彩演绎的见证。这是贝多芬当年应节拍器发明者梅泽尔之邀,为纪念英国名将惠灵顿率军击败拿破仑军队而作的一首标题音乐,类似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这是一部很特别的作品。战前的鸟鸣、马蹄声、战车行进的滚动声、炮声、战士的呐喊声,以及战斗结束后,硝烟未散的战场上寒鸦哀鸣的声音等充斥在第一乐章“战争”之中。录音中表现出一幅鲜活生动战争场面。这是贝多芬作品中充分应用音效的一款录音。

  比才的C大调交响曲,是这位作曲家留下的唯一一部有编号的交响曲。虽然作品本身并无大的建树,但作品中优美的旋律、以及法国作曲家对色彩的感觉和捕捉能力还是显而易见的。圣马丁乐团对法国管弦乐作品透彻理解力和恰如其分的阐释能力,绝对让人信服。而且,因为该作的录音版本不多,“物以稀为贵”,被收进了马里纳的纪念专辑肯定会受到爱乐友的欢迎。

  瓦格纳的“齐格弗里德牧歌”是作曲家的温情之作。它是瓦格纳献给爱子齐格弗里德的生日礼物。这首室内乐式的作品让小提琴、木管乐器和圆号充当了抒情主角。其中的和平与爱的动机、宁静的森林、鸟鸣、摇篮曲、睡眠等等致情致微的细腻描述,展现出马里纳与圣马丁乐团演释温暖柔情作品的深厚功底。

  圣马丁乐团演奏罗西尼的“威廉·退尔序曲”、勃拉姆斯的“G小调第五号匈牙利舞曲”,这类较小型的管弦乐曲也显示出大家风范。尽管乐团编制不大,但从音响效果上,你完全能感受到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的那种热烈澎湃的气氛。
  
  CDⅢ——戴留斯、法雅、沃恩·威廉斯、沃尔顿、巴伯、蒂佩特作品选
  
  这张CD上辑录的作品,已经明显地让人听到从浪漫后期迈向近现代音乐的脚步声。

  唱片上第一曲是巴伯那首最著名的“弦乐柔板”。虽然是20世纪的作品,但它的浪漫色彩仍然极浓,那缠绵悠远的旋律让人肝肠寸断。圣马丁乐团的弦乐在这里展示出神妙的音响特效,它有些象曼托凡尼乐团的弦乐那样明媚灿烂,但更具淳厚的气韵和穿透力。

  “火祭舞”系根据西班牙作曲家法雅芭蕾舞剧《魔法师之恋》改编。曲中保留了明显的法雅的音乐特质,作品是深受德彪西印象派音乐的影响,并结合拉丁风格而融合铸造出来的。圣马丁乐团将作品中的朦胧迷幻与热情豪放的音乐元素极好地揉合在一起,听来别具神韵。“走向天国花园”是戴留斯的3幕歌剧《乡村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最后一场的间奏曲。它与马斯卡尼《乡村骑士》中的那首间奏曲一样,是一首非常动听的名曲。但不知何故,迄今为止,“走向天国”的录音版本并不太多,圣马丁的这款录音品质上乘,其中,弦乐和双簧管的音色美妙至极,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沃恩·威廉斯的“塔里斯主题幻想曲”和沃尔顿的“弦乐奏鸣曲”,也是两首考验弦乐表现力的重要作品。马里纳棒下的圣马丁乐团在诠释20世纪作曲家的这类弦乐经典时,所表现出的精湛技艺以及旋律和声行进中的平衡感,堪称典范。

  英国作曲家迈克尔·蒂佩特(Michael Tippett,1905~1998)的“科莱里主题幻想协奏曲”,是这套纪念CD中篇幅最长的一部单乐章协奏曲。这首作于1953年的幻想协奏曲仍然是突出弦乐表现力的作品。整篇作品象一部叙事诗,由独奏小提琴叙述主题,衍生出丰富的乐思和人生的喜怒哀乐。作品的技巧高深但欣赏起来并不生涩,十分动听。这是这款纪念CD上最后一首乐曲,马里纳和圣马丁乐团以高超的演技,深入挖掘出了蒂佩特音乐的内涵和神髓。难怪《音乐圣经》也将这款录音列为首荐。
  
  DVD——凸现马里纳的指挥画面,展示活的神采   

  只听过马里纳与圣马丁乐团的录音,没有见过马里纳的指挥丰姿的爱乐友实在是太多了。这张DVD,可算作唱片公司给爱乐朋友们的特别奉送,它引起我的极大兴趣,因为在此之前,我手里还没有马里纳爵士的影像艺术资料。这款影碟不像其他一些唱片公司“附送”的VCD、DVD,只是象征性地装上几分钟、最多十几分钟的录影资料,而是一张较完整的录像片。上面记录有柴科夫斯基的“C大调弦乐小夜曲”(4个乐章的完整录像录音)、格里格为纪念挪威喜剧作家路德维希·霍尔堡200周年诞生而作的“霍尔堡组曲”(5个乐章的完整录像录音);此外,还有格里格的一首摇篮曲。整张影碟播放时间长达55分钟,而且,这些作品与前3张CD上的内容没有重复,完全是一张独立完整的影碟片。

  通过这张影碟片,我们可以欣赏到马里纳与他的圣马丁乐团精彩演出的真实场面。马里纳爵士的仪态沉稳,指挥动作干练精确。他既具有翩翩绅士风度,姿态秀逸潇洒,又是一位平易近人,对自己的乐员温暖如春,体贴备至的艺术家。他带领乐团演绎出的每件作品,都具有熠熠神采和永恒魅力!

  这款纪念专辑,是马里纳的80抒怀,是光辉的庆典,更是他艺术生涯中的一座丰碑。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