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CD购买经验谈(2)


    所以我推荐大家购买的,是那些收集完整曲目的“精选集”。菲利浦DUO系列这点做得很好,里面有很多Best of XXXX的CD收的都是完整的作品,而且选曲非常精密,反映出唱片制作人的水准,值得称许。

第二步,也归纳成一句话就是:缩小范围。在古典音乐的茫茫大海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大家知道,在建立基本曲目库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会接触到古典音乐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很多作曲家的东西,同时也会对很多一流的乐队、指挥家、演奏家和演唱家有所了解。只要做个有心人,听的同时作些心得记录,并参考一些介绍音乐家和音乐史的辅助书籍读物,不必是很艰深的专业读物,只要浅显的入门书籍即可,就会在建立基本曲目库的过程中逐渐熟悉各位作曲家作品的特色,以及表演艺术家们的演奏特色,以便从中选择你所喜欢的作品及演绎,避免你所不喜爱的。一本笔者十分推荐的经典读物是已故的杨民望编著的《世界名曲欣赏》(上海音乐出牌社)。

    慢慢地,你就会把古典音乐从17世纪到20世纪的发展线条串起来:从洋溢着勃勃生机的复调风格占主导地位的巴洛克时期(巴赫、亨德尔),到淳朴典雅的早期古典时期(海顿、莫扎特),到开辟出一个新天地的乐圣贝多芬,再到优美清新的早期浪漫派全盛时期(舒曼、李斯特),发展到19世纪末的铺张绚丽的晚期浪漫派(瓦格纳、布鲁克纳和马勒)与回复古典几格的勃拉姆斯之间的两大阵营的对峙……你不可能喜欢所有这些,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尽快从中找到最合乎自己性格的那一部分。这样,以后的购片和欣赏就可以大大缩小范围。慢慢地,你还会知道,德国乐团的风格是厚重、沉稳、大气,善于表现德、奥经典曲目,法国乐团和意大利乐团风格比较散漫自由一些,或者说“浪漫”一些,美国乐团豪放粗犷,偏向热烈外向,不如欧洲顶尖乐团细腻、讲究音色(但也有例外如波士顿交响乐团)。慢慢地,你还会分辨海菲茨、斯特恩、格鲁米欧等小提琴大师音色和演绎差别,鱼宾斯担、里赫特、塞尔金、肯普夫、布伦德尔们的钢琴艺术的不同……。

    虽说欣赏古典音乐是欣赏作品本身,从道理上讲演奏家应该是次要的,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演奏家的魅力历来一直是吸引乐迷的重要因素。很多时候,乐迷们、特别是有经验的资深乐迷们,不仅要听作品,还对演奏家特别地讲究。近年来,一些世界知名的演奏家纷纷来国内演出,特别是北京和上海两地的音乐厅,已留下了帕尔曼、朱克曼、斯特恩、穆特、郑京和、夏利、迪图瓦等指挥名家的足迹。当这些大牌演奏明星来访举办音乐会时,你说是冲着演奏曲目而去听的乐迷多,还是冲着演奏家而去的乐迷多呢?

    随着对音乐演奏家熟悉程度的渐渐提高,你还会懂得一个道理;没有一乐团、一个指挥家、一个小提琴家是全能的,能完善地表现所有的古典音乐。每个音乐家、每支乐团都有自己的特长——鲁宾斯担弹奏的肖邦远比他的贝多芬有魅力、海菲茨拉浪漫派时期的作品好于他拉古典乐派、欣赏傅聪的钢琴艺术基本上只能听莫扎特和肖邦、美国作曲家的作品最好还是听美国乐队演奏……等等。知道了这些,你在挑选同一曲目的不同演绎版本的时候,就会比较容易找出演绎较好的版本。当然,诸如《企鹅CD指南》之类的读物在这个方面也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第三步,也就是在第二步的基础上,有目的性地选购“由你所喜爱的演奏家表演的你所喜爱的作曲家的作品”。到了这时,购买CD应该已经成为一种方向性很明确的行为,不再像第一步“建立基本曲目库”时那么盲目。因为你对古典音乐作品、古典音乐演奏家都已经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合乎自己口味、什么不合自己胃口,也知道谁适合演奏谁的作品。就以我自己为例,小提琴家中,我特别喜欢海菲茨、来尔斯坦、格鲁米欧等几位早已作古的前辈大师,所以就有选择性地买他们各自最擅长的曲目——如海菲茨演绎的勃拉姆斯、维尼亚夫斯基、格拉祖诺夫、格鲁米欧拉的莫扎特、巴赫、贝多芬、米尔斯担表演的古典乐派作品等等。注意一点,我不推荐买某位演奏家的“海菲茨全集”、菲利浦出品的“格鲁米欧全集”等,除非你钱多得用不掉,或者对某位演奏家的已达到狂热的程度。原因很简单:没有一位演奏家是全能的,全集录音中必然只有一部分精彩的演绎,必然包括一些“鸡肋”。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