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亚·卡拉斯纪念套碟推介


  在世界歌剧史上,有两位划时代的伟大人物,一位是威尔第,另一位就是被誉为20世纪第一女高音天使的玛丽亚·卡拉斯(Maria Callas,1923~1977)。

  卡拉斯是美籍希腊人,生于纽约,8岁开始学习钢琴,10岁开始唱《卡门》中的咏叹调,13岁入希腊雅典音乐学院从达尔戈学习声乐,15岁即以《乡村骑士》中的桑图扎一角展露锋芒。此后她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她一生演出歌剧达百部以上。

  评论界有人认为,卡拉斯其实并不具备那种最漂亮、最优美的歌喉,她的低音区和中音区稍带混沌感,高音区的声音也不是特别明亮锐利,但她以对角色深刻的理解和细致而富于创造性的处理,使得听众深入地领略到了歌剧的音乐美和戏剧美。她的音量幅度极宽,从轻巧的花腔女高音到最壮实的戏剧性声部都能胜任,有机地把富有强烈戏剧性和有俏丽灵活特点的花腔唱法结合在一起。她擅于形体表演,具有崇高、隽永的雕塑美。她对“复活”19世纪早期意大利歌剧、对歌剧表演艺术的发展和创新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正因为如此,卡拉斯能够在明星荟萃的20世纪,成为世界公认的首屈一指的女高音歌后。

  现实生活中的卡拉斯历经了人间的曲折坎坷。尤其是她与当时的世界首富、希腊船王阿里斯托特利·奥纳西斯的一段辛酸情缘最令人唏嘘感慨。卡拉斯用她的才华实现她儿时成为艺术表演家的梦想,但又为了她的这位希腊皇帝牺牲了一切。她悲剧性的谢幕与辞世,如同她的歌剧艺术上的成就一样,长久地、深深地激起人们的追思与怀念。

  今年是玛丽亚·卡拉斯逝世30周年。著名世界唱片公司在此之前就开始陆续推出她的纪念录音。在我收藏的CD中,有三款EMI为她出版的套碟,累计由26张CD组成,它们基本上囊括了卡拉斯艺术生涯中各个时期对不同作品的演录,算得上是卡拉斯的一套演录“小百科”,很值得向爱乐朋友们推介。
  
  卡拉斯现场演录精选集
  
  (The Live Recitals,EMI 0946 3 68022 2 0)
  这款套碟由10张CD组成。唱片公司网上的中译文目录为:“史上最瞩目的女高音天后卡拉斯辉煌的演唱会全记录”。整个演录的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从首张CD到第10张CD,时间跨度是从1952年至1976年,达24年之久。沿着这些这些录音的音乐轨迹,它带领我们跟着卡拉丝的足迹,登上美国、意大利、希腊、英国、德国、荷兰与法国的歌剧舞台。在观众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声中,卡拉斯扮演古典歌剧中众多的女高音主角。这些演唱出自威尔第的《麦克白》、《纳布科》、《游吟诗人》、《茶花女》、《唐·卡洛斯》、《命运的力量》,普契尼的《托斯卡》、《蝴蝶夫人》、《波西米亚人》、《贾尼·斯基基》,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理发师》、《阿尔米达》、《塞密拉米德》、《灰姑娘》,多尼采第的《拉美莫尔的露契亚》、《安娜·博莱娜》,还有莫扎特的《后宫诱逃》、比才的《卡门》、马斯内的《熙德》、德利布的《拉克美》、贝里尼的《海盗》、梅耶贝尔的《迪诺拉》、夏庞蒂埃的《路易丝》、斯蓬蒂尼的《贞洁的修女》,以及卡尔·马里亚·韦伯的《奥伯龙》等等,皆属于比较热门的经典演录。

  这个套碟的主要看点和值得推介的理由是,其中卡拉斯演唱歌剧作品涵盖面极宽,10张CD的前9张,都是卡拉斯的现场录音,总演播时间近9个小时!不啻为一套全景式的卡拉斯经典演绎汇集。实际聆赏的感觉也不错。仅从CD1上第一首录音中,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是威尔第《麦克白》的一个唱段,卡拉斯扮演麦克白夫人在第一幕第二场中的咏叹调“快过来,点火”,音色之优美,气息之强劲,舞台效果之浓郁,堪称经典。第二个选曲是威尔第《纳布科》中阿比凯拉的著名咏叹调“我也有过幸福的日子”。此段演唱是经典中的经典,能够听到她最强劲的“吼叫”。那也是她第一次向意大利歌剧大师吉诺·贝基发起挑战,因为卡拉斯不甘于充当阿比凯拉这个配角。年轻气盛的卡拉斯在这里显示出了无与伦比的威力,而这个唱段的剧情背景很极适合这样的“发泄”。后面的录音,也有不少柔情温婉的唱段,如普契尼《贾尼·斯基基》中“我亲爱的爸爸”,卡拉斯演唱时,深情中略带几分凄楚,充分展示了一代歌剧皇后刚柔相济,游刃有余地驾驭各种角色的神奇功夫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第10张上面收录的是她与英国著名指挥家、圆号演奏家爱德华·唐斯(Edward Downes)的访谈录音。这次谈话内容很丰富,涉及了卡拉斯艺术生涯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对于人们了解卡拉斯不断挖掘歌剧艺术内涵、在实践中不断发挥艺术创造力等有极大的帮助。只是,这些谈话全是英文记录,对中国听众来说是个障碍。

  此套演唱辑的最大遗憾是,整个演唱都是单声道录音。上世纪50年代的录音不说,到了60年代甚至70年代,也是如此。而且,录音的品质不太统一,甚至有较近期的录音不及老录音的情况。如,据唱片资料上记载,CD9上最后一曲,是卡拉斯在钢琴伴奏下演唱的贝多芬一首咏叹调,这个录音出自1976年,演唱不错,但这个录音仍然是单声道,噪音无法消除干净,整个演录甚至超不过CD1上1952年的一些“老录音”。
  
  卡拉斯录音室演录精选集
  
  (The Studio Recitals,EMI 0946 3 68033 2 6)
  这个套碟共由13张CD组成。包括《威尔第的咏叹调》(共3张CD)、《卡拉斯在巴黎》(共2张CD)、《普契尼的咏叹调》、《抒情咏叹调与花腔咏叹调》、《卡拉斯在斯卡拉歌剧院》、《狂热的现场》、《莫扎特、贝多芬、韦伯作品选》、《罗西尼、多尼采第的咏叹调》,以及《1953~1961年在EMI的珍稀录音》和《1962~1969年在EMI的珍稀录音》。

  13张CD的总播放时间超过10个小时!基本内容多在碟名上已有体现。与前面的“现场演录精选集”套碟对照,相同作品与相同选曲有所重复。如3张威尔第的咏叹调,取材于多部歌剧原作。重复的剧作包括《麦克白》、《纳布科》、《游吟诗人》、《茶花女》、《唐·卡洛斯》、《命运的力量》等。但有些歌剧是同一部,但选曲却并不一样。而且,也有好几部是上面套碟中没有收录的,如《奥赛罗》、《阿依达》、《假面舞会》等当中的选曲。甚至还有威尔第作品中相对冷门的一些歌剧——如《阿蒂娜》、《海盗》、《阿罗尔多》(由《斯蒂费利奥》改编而来)中的咏叹调。

  套碟中有关普契尼、罗西尼、多尼采第、莫扎特、贝多芬和韦伯的歌剧咏叹调以及其他类型的演唱作品,其中有些与“现场演录精选集”中重复的内容。但在《抒情咏叹调与花腔咏叹调》中,收录了奇莱亚的《阿德里安娜·莱科芙露尔》、翁贝托·乔达诺的《安德莱·谢尼埃》、阿尔弗雷多·卡塔拉尼的《拉瓦利》、阿戈里·博伊托的《梅菲斯托费勒斯》中的咏叹调;在《卡拉斯在斯卡拉歌剧院》中,收录了贝里尼的《梦游女》、凯鲁比尼的《美狄亚》中的咏叹调。在相信这些意大利歌剧艺术中的珍稀演录,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听众来说,都好比是未开过瓶的陈酿美酒。

  与“现场演录精选集”相比,这个纪念套碟的录音中,仍然保留了单声道录音,但却有了不少立体声录音,因此整个录音品质肯定要超越前者,适合更多的发烧友的聆赏需求。
  
  精选三碟套装《铂金收藏集》(The Platinum Collection,EMI 0946 3 32246 2 9)
  
  这个纪念套碟虽然2005年就推出来了,上面的演录与“现场演录精选集”、“录音室演录精选集”这两个套碟中的内容有所重复。具体作品这里就不去罗列了。我想强调的是,顾名思义,这里收录卡拉斯演唱的咏叹调,不愧为“铂金收藏”,从作品的选录到录音,可谓精益求精。无论从演唱技巧、与其他搭档以及乐团的配合,以及录音等各个方面衡量,它们都是卡拉斯艺术生涯中最值得存留的经典演唱汇集。即使是单声道录音,也是经过仔细遴选而来,更使用了最新技术使之“返老还童”,人声的色质、和声的协调以及乐团的演奏都比一般的单声道老录音好得多。因为此套碟上有了更多的立体声录音,如CD1上,第2、第5、第6、第9、第11、第13曲,均为立体声录音,因此整个录音已经进入现代化水准,一些选段甚至作为试音材料也当之无愧。故此套碟可以面向更广泛的爱乐听众。

  这三个套碟,基本上把卡拉斯具有代表性的歌剧艺术录音一网打尽了。它们不愧是爱乐友最好的纪念品、鉴赏品和收藏品。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