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张「布兰诗歌」的考验-Carl Orff皇家爱乐交响乐团版


对发烧友而言,「布兰诗歌」绝对是超级考验系统的大曲子,人声与交响乐团交织出恢弘气魄,音响动态对比不够,肯定难以体会箇中精妙,过去曾经有许多出名的版本,譬如由罗伯萧与亚特兰大交响乐团在1980年的Telarc版,因為荣登TAS唱片大榜,发烧友无不争相收藏,CD版本一出再出,SACD版也跟进,而最早的LP现在都已经不知道价格炒得多高了!如果读者对「布兰诗歌」的版本比较有兴趣,我的好朋友欧头在他的部落格地盘上,写了两篇有关「布兰诗歌」的版本比较,内容精彩万分,大家连过去看看就知道。

不过在欧头写的「布兰诗歌」比较文中,好像漏了这张皇家爱乐交响乐演出的版本,倒不是给老朋友漏气,而是收集版本者总是难以周全,好唱片那麼多,Google也难全面网罗,我们比较容易从大唱片公司找到专辑,而像瑋秦这样的独立唱片商就不太容易寻得。瑋秦的片子发得多样,从流行、爵士、民谣到古典,几乎无所不包,共通点则是强调「发烧」,我对古典比较有兴趣,而新推出一系列英国皇家爱乐的唱片,确实演录俱佳。据说发这一系列古典专辑和蔡克信医师有关,是他挑的片,蔡医师真有眼光,果然是资深发烧友与唱片收藏家,在CD之海中筛选出瑰宝珠玑。

先讲曲目,「布兰诗歌」可说是卡尔.奥福毕生的代表作,虽然他还写作了不少其他的曲子,譬如歌剧与协奏曲,但只要提起卡尔.奥福,怎麼想好像他这一辈子就写这麼一首曲子,其他曲子完全没印象。对卡尔.奥福来说,「布兰诗歌」确实也是他毕生的杰作,当他在41岁完成这首曲子时,自己也说:「这才算是我的第一首作品,过去所写的作品全部可以毁弃了!」连作曲家都对这首曲子这麼有信心,其内容之扎实可见一斑。这首曲子完成的时间是1935年,已经是二十世纪的音乐了,可是没有现代音乐的艰涩沉闷,却带著如史诗一般的气势。卡尔.奥福选用的素材是源自古老修道院流传下来的布兰诗歌,原文是拉丁文写作,后来由巴伐利亚学者舒麦勒整理翻译為德文,卡尔.奥福花了很长的时间整理思绪,构筑出庞大的配器,包括合唱团、管弦乐团交织,另外有女高音、男高音与男中音三位独唱者,总共25段歌曲全部带著故事,人声与交响乐团构筑出震撼人心的巨响,只要听过ㄧ次,绝对印象深刻。

我自己也收藏许多「布兰诗歌」的版本,Telarc版自然没有错过,但后来则比较喜欢拉图指挥柏林爱乐的版本,这次聆听的皇家爱乐管弦乐团版,录音效果非常好,但詮释也很精彩,一开始就展现绝佳的控制力,速度比一般发烧友熟悉的版本要来得慢,但音乐的张力却更见戏剧性。因為速度比想像中要来得慢,所以旋律的线条显得更為绵长,但强大的打击乐加入时,那种突如其来的猛力,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要听「布兰诗歌」听得精彩,音响不但不能差,听音乐的音量也不能减,如果您平常听音乐时扩大机大约都开在十点鐘左右的音量,那麼听「布兰诗歌」请尽情开大音量,十二点鐘方向是基本,开到一、二点鐘方向也不错,只要在音响承受范围内,还有邻居不会抗议的情况下,尽可能开到爆棚边缘就是了。奇怪,怎麼听别的曲子不需要开那麼大声,听「布兰诗歌」却一定要「格外」大声?因為乐团编制很大,音乐最大声和最小声的变化很大,也就是我们说的音乐动态范围很大,如果不开到爆棚边缘,那音乐变小声的时候就会变得气若游丝,甚至还以為CD怎麼突然停了,您说听「布兰诗歌」怎麼能小声呢?

演出的皇家爱乐交响乐团是英国最重要的三个乐团之一,不过这个英国乐团很国际,1946年由指挥家毕勤成立,毕勤并不是英国人,而是来自法国,这位先生可说家财万贯,但毕生心力都投注在音乐之上,二次战后对欧洲乐团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怎麼说家财万贯?毕勤这个姓,就是大家熟悉的「毕氏药厂」,他老爸就是这个药厂的老闆,而毕勤就是含著金汤匙长大的少东,只是这位少东不爱卖药,喜欢创造滋润心灵的音乐。在毕勤之后还有很多重要的指挥家相继位皇家爱乐付出,譬如肯普夫、沙坚特、杜拉第、普列汶等等,录製「布兰诗歌」之时则是由阿胥肯纳吉担任音乐总监,常任指挥则是泰米卡诺夫,咦,两位都是俄罗斯人?不仅如此,他们还有与马林斯基歌剧院合作,邀请总监葛济夫一起参与。这个英国乐团最早由法国人渡海来创立,现在看来与俄罗斯关係匪浅,好个国际化的交响乐团。

本片强调发烧,称之EAR录音,CD採用所谓绿翡翠材质。录音时间是1995,已经是数位录音非常成熟的时期,所以是全数位录音。而且这是一张「录音室」作品,背景噪讯很低,更显录音动态之庞大。与Telarc版本比较,皇家爱乐显得比较成熟圆润,而Telarc版则更见猛爆,但是两者录音动态都非常大,在音乐表情上Telarc比较年轻一些,而皇家爱乐则比较老成持重,这也和指挥速度稍慢有关,带出了不一样的「布兰诗歌」氛围。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