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音响试听记趣-Mark Levinson旗舰配Magico(5)


一旁的林老闆似乎感觉到我皱起眉头的思绪杂乱,我说这整套系统音乐细节很好,可是怎麼觉得少了点大开大闔的气魄与举重若轻的轻鬆感?我搬出马勒第一号交响曲「巨人」,直接用大音量播放第四乐章,这段音乐是世界末日的象徵,音乐兇猛狂暴,但No. 53推起来似乎有些吃力,更觉得放不开了!这时林老闆想起No. 53的工作模式有两种,分别是「一般模式」与「省电模式」,平常他在店裡面都把No.53切在「省电模式」,不晓得是不是这样限制了No. 53的推力?看来找到问题了,马上请林老闆帮忙切换到「一般模式」。 

No.53的「省电模式」和「一般模式」。

工作模式切换过去就OK了吗?我认為工作模式当然其一,但切换过去应该还要等一下,让后级「全力」工作个几分鐘,才会到正常的工作温度。可不可以加速这个过程?可以的,拿张猛一点的CD大声催,后级很快就热了,我换上Rob Eberhard Young的「Stick & Stones」专辑,狠狠地操了几分鐘,再靠过去No. 53的散热片摸摸看,手还没摸到散热片,已经感觉到机器散发出来的温度,看来方向对了,前面一个小时听的CD全部拿出来重听过一次。太棒了!这才叫做No. 53!这才叫做Hi End!这节不节能差别还真大!

抽丝剥茧听见音乐纹理 

回復「正常模式」的No. 53真的回神正常了!再回到原本感觉不太正常的马勒第一号交响曲「巨人」,我原本听的是大卫辛曼指挥苏黎世管弦乐团的版本,这是晚近的录音,还是SACD,录音通透,音场开阔,回復正常的No. 53火力全开,第四乐章那世界末日的景象来得猛而强,一波又一波地衝撞,这整套系统解析力绝佳,而且不是「普通」的音响性能而已,是那种可以抽丝剥茧听见音乐纹理的解析力。

糟糕,这句话讲得有些摸不著头绪?既然讲音响的解析力,又怎麼能说不是「普通」的音响性能?一般我们讲音响性能的解析利,总著重在音乐细节,常常去注意不算音乐主体的细微之处,譬如现场录音的咳嗽声,用这些小东西来讲音响细节很好,可是最顶尖的器材迷人之处,不仅是这些非关音乐的枝枝节节,而是掌握注音乐的情绪与流动,在音乐的洪流之中,保持著高度理性,让我们更為接近音乐的现场。

地狱与天堂的对比 


就拿大卫辛曼指挥的马勒第一号来说,这是一张DSD录音,格式非常好,录音本身细节没话说,可是在一阵狂风暴雨之后,No. 53把录音很真实的一面呈现出来了:指挥似乎High过头,在猛爆的导奏之后,节拍略显混乱,进入第一主题开始脚步跨不稳,那对照的第二主题描写著天堂一般的景象,这天堂与地狱的对比就不够强烈。以前我听这个版本,就有些这样的感觉,但在海山用No. 53搭配Magical Q5来听,感觉更强烈。

我不是单独听大卫辛曼的版本才这麼说,因為紧接著我拿出伯恩斯坦的版本,乐团是维也纳爱乐,1970年代的录音,通透度不如新的DSD,背景噪讯略大,No. 53老老实实地呈现出录音的时代感,可是同样马勒「巨人」的第四乐章,伯恩斯坦的手法沉稳得多了,就算是呈现世界末日的导奏,伯恩斯坦硬是把速度压了下来,用厚重的管絃交响呈现惊涛骇浪,这浪潮虽来得慢,却是又重又猛,进入第一主题更是一波又一波地催向高潮,No. 53举重若轻的能耐,就在这一波强过一波的声浪中,震撼著聆听的感官,随后狂风巨浪渐渐退去,管絃交响慢慢累了,在浪花退去之后,天堂一般的主题在不知不觉中飘了出来,弦乐群带出美得不像在人世间的音乐。

听什麼音乐都很棒

唉,光这一段「巨人」的第四乐章,No. 53的能耐已经迷死人了。要让人感觉到音响细节很多,其实以现在的晶体技术来说,许多中价位的器材都已经很不错了,可是Hi End并不是「一般」的器材,它们身价很高,製作用心,设计讲究,可是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重现更真实、更接近现场的音乐,单纯讲究声音的细节比较容易,要进入音乐的情绪刻画,这才是难题。 

Antonio Forcione的「Ghetto Paradise」专辑

No. 53只能听大编制的古典音乐才显现得出高明之处吗?不,No. 53是一部又真、又美、又有丰富情感变化的后级,听什麼音乐都很棒。前面不是说过有听阿淘「下课了」专辑,我再拿出来听一次,「加了蜜」的录音很纯朴,小朋友和阿淘唱著简单的曲调,No. 53把录音中不加料的临场感表现得非常好,小朋友边唱边玩,阿淘吉他的弹拨清脆又带有光泽,听得入神了,还真会以為人在北埔庙口听阿淘的现场。再听Naim当家吉他手Antonio Forcione的「Ghetto Paradise」,第一轨「Maurizio's Party」就很精彩,吉他快速地带出轻盈的旋律,跟著是大鼓与贝斯重重的节奏,Fusion味十足,No. 53一点都不含糊,空心吉他的音色又真又美,爵士鼓与贝斯的份量够沉够重,每一吋细节都清楚地交代。

窥见音乐的庙堂之美

听了一下午,记忆都在手中的笔记,行文至此,我才惊觉没提No. 53的音色走向?反覆检查笔记,我竟然没写?只简单的写著「中性至极」。这不光是No. 53,Magico Q5应当也是如此,反而我觉得Burmester 069 CD多一点音乐的厚度,可是这些都算不得準,只是感觉,因為我没有刻意交叉比对,纯粹凭感觉推论。可是在海山听这一下午No. 53,这是一部纯度非常非常高的后级,纯粹到几乎没有自己的个性,不愧其参考级名号。因為音响的纯度非常非常高,再生出来的音乐已经是萃取到最精华的内涵,我们已经不单单在比较音响性能而已,这是一部让人把音乐听进心裡面的参考级后级,以几乎不渲染的方式,引领我们窥见音乐的庙堂之美。

Mark Levinson No.53器材规格

形式:单声道后级扩大机
输出功率:500瓦/8Ω,1,000瓦/4Ω
频率响应:10Hz-20kHz(±0.1dB)
输入阻抗:100kΩ(平衡),50kΩ(非平衡)
讯噪比:-85dB
增益:26.8dB
尺寸:214×530×518mm(宽×高×深)
重量:61.3kg
进口总代理:卡门
建议售价:3,000,000元(新台币)

Magico Q5器材规格

型式:4音路5单体密闭式落地喇叭
单体:1吋MBe-1高音×1、6吋Nano-Tec中音×1、9吋Nano-Tec中低音×1、9吋Nano-Tec低音×2
效率:86dB(@1W/1米/1kHz)
阻抗:4欧姆,最低2.75欧姆(@56Hz)
频率响应:18Hz~50kHz(+/-3dB)
建议最低扩大机功率:每声道50瓦
尺寸:119.38×29.97×49.53cm(H×W×D)
重量:190.5kg
建议售价:2,580,000元(新台币)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